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2.1 民宿与民宿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2.1.1 民宿与民宿旅游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2 国内外关于民宿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2.2 旅游情感体验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2.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2-23页 |
2.2.2 国内外关于旅游情感体验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2.3 “共睦态”的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3.1 “共睦态”来源及概念 | 第23-24页 |
2.3.2 “共睦态”在旅游学科中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3 民宿旅游情感体验“共睦态”形成机理分析 | 第26-31页 |
3.1 民宿旅游中的“反结构” | 第26-28页 |
3.2 民宿旅游的补偿体验 | 第28-30页 |
3.2.1 机能补偿体验 | 第28-29页 |
3.2.2 关系补偿体验 | 第29页 |
3.2.3 环境补偿体验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民宿旅游情感体验“共睦态”形成条件研究 | 第31-48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4.2 样本收集 | 第31-33页 |
4.3 样本处理与分析 | 第33-46页 |
4.3.1 开放式编码:概念化与范畴化 | 第33-39页 |
4.3.2 主轴式编码:挖掘主范畴 | 第39-43页 |
4.3.3 选择式编码:发现核心范畴,构建“故事线” | 第43-45页 |
4.3.4 信度、效度及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民宿旅游情感体验“共睦态”产生时段研究 | 第48-70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48页 |
5.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8-49页 |
5.2.1 采样时间点的确定 | 第48-49页 |
5.2.2 实验问卷的设计 | 第49页 |
5.3 实验样本的收集 | 第49-51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68页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3页 |
5.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53页 |
5.4.3 偏度与峰度分析 | 第53-54页 |
5.4.4 人口统计特征对情感动态性影响分析 | 第54-67页 |
5.4.5 “共睦态”产生时段分析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研究总结 | 第70-75页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70-73页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1.2 研究启示 | 第71-73页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3-74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