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履行中履行费用过高的解释和认定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价值理念 | 第14页 |
(二)概念内涵 | 第14-15页 |
(三)比较对象 | 第15-16页 |
(四)认定标准 | 第16页 |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6-17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16-17页 |
(二)实践价值 | 第17页 |
(三)立法价值 | 第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案例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法释义学方法 | 第17-18页 |
(三)比较法方法 | 第18页 |
(四)动态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履行费用过高认识的宽泛化 | 第19-27页 |
一、履行费用过高的理论认识 | 第19-21页 |
(一)文义内容宽泛 | 第19-20页 |
(二)理论认识不统一 | 第20-21页 |
二、合同情势可能引发的混淆 | 第21-25页 |
(一)履行费用过高与情势变更 | 第22-24页 |
(二)情势引发履行费用的变化 | 第24-25页 |
三、实践中的履行费用过高 | 第25-27页 |
(一)循环解释 | 第25页 |
(二)认定的标准不一 | 第25页 |
(三)履行费用混淆 | 第25-26页 |
(四)其他因素的泛滥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给付不能中的履行费用过高 | 第27-35页 |
一、履行费用过高的体系定位 | 第27-28页 |
二、履行费用过高的参考立法例 | 第28-30页 |
三、事实不能中的履行费用过高 | 第30-32页 |
(一)事实不能的认识 | 第30-31页 |
(二)德国法中的事实不能 | 第31-32页 |
(三)比较法中的差异性 | 第32页 |
四、履行费用过高之法律效果 | 第32-35页 |
(一)抗辩权属性 | 第32-34页 |
(二)履行费用过高的抗辩后果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履行费用的审视 | 第35-48页 |
一、履行费用的通常考量 | 第35页 |
二、履行费用的债务人属性 | 第35-36页 |
三、合同性质带来的履行费用变化 | 第36-40页 |
(一)有名合同中的履行费用认识 | 第36-38页 |
(二)结果债务和行为债务对费用的影响 | 第38-40页 |
四、金钱成本的审视 | 第40-44页 |
(一)履行费用属非正常支出 | 第40-41页 |
(二)费用承担的界分 | 第41-42页 |
(三)履行费用排斥执行行为 | 第42页 |
(四)不含向第三人所作之赔偿 | 第42-43页 |
(五)补救履行费用的考量 | 第43页 |
(六)必要费用的计算 | 第43-44页 |
五、时间成本的考量路径 | 第44-48页 |
(一)本土化中的矛盾性 | 第44-46页 |
(二)时间负担的价值转化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履行费用过高的认定 | 第48-64页 |
一、履行费用过高的构成 | 第48-52页 |
(一)“过高”的认识 | 第48-49页 |
(二)履行费用过高的类型化 | 第49-52页 |
二、动态系统理论的应用可能 | 第52-55页 |
(一)司法实践的“动态”特征 | 第52页 |
(二)民法中的动态系统论 | 第52-55页 |
(三)规范文本与隐性实践 | 第55页 |
三、动态系统评价在履行费用过高判断中的适用 | 第55-62页 |
(一)履行费用过高的影响要素 | 第55-57页 |
(二)要素因子的考量 | 第57-59页 |
(三)基础评价的构建 | 第59-62页 |
四、动态系统评价的运用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部分法院判决) | 第70-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