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角色参与的当前中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国家对乡村建设的要求第12-13页
        1.1.2 国内乡村发展现状与问题第13页
    1.2 研究目的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4 研究路线第15页
    1.3 研究对象与视角第15-18页
        1.3.1 乡村第15-16页
        1.3.2 乡村建设第16页
        1.3.3 研究视角第16-17页
        1.3.4 研究时间第17-18页
    1.4 国内外乡村建设研究现状第18-24页
        1.4.1 国外乡村建设研究第18-21页
        1.4.2 国内乡村建设研究第21-23页
        1.4.3 小结第23-24页
2 政府主导型乡村建设第24-54页
    2.1 模式特征第24-26页
        2.1.1 模式内涵第24-25页
        2.1.2 参与机制第25-26页
    2.2 政策引导第26-40页
        2.2.1 中央政策第26-31页
        2.2.2 各部委政策第31-33页
        2.2.3 地方政策配套第33-34页
        2.2.4 政策导向作用第34-40页
    2.3 规划先行第40-44页
        2.3.1 建设村庄规划体系第40-43页
        2.3.2 建设村庄规划示范第43页
        2.3.3 创建村镇规划师制度第43-44页
    2.4 示范推进第44-51页
        2.4.1 传统村落第44-46页
        2.4.2 美宜居村镇第46-49页
        2.4.3 特色小镇第49-50页
        2.4.4 其他方面的建设第50-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4页
3 社会推动型乡村建设第54-74页
    3.1 模式特征第54-55页
        3.1.1 模式内涵第54-55页
        3.1.2 参与机制第55页
    3.2 社会精英推动型乡村建设第55-66页
        3.2.1 以住宅改进改善居住环境第56-59页
        3.2.2 以公共场所建设激活传统社区第59-63页
        3.2.3 以发展休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第63-64页
        3.2.4 以农副产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第64-65页
        3.2.5 小结第65-66页
    3.3 企业推动型乡村建设第66-70页
        3.3.1 “政企合作”推动型第66-68页
        3.3.2 “企业援助”推动型第68-69页
        3.3.3 小结第69-70页
    3.4 NGO和其他社会组织推动型乡村建设第70-74页
        3.4.1 “造血式”强干预建设第71页
        3.4.2 “参与式”协调建设第71-72页
        3.4.3 小结第72-74页
4 内生力量型乡村建设第74-90页
    4.1 模式特征第74-76页
        4.1.1 模式内涵第74-75页
        4.1.2 参与机制第75-76页
    4.2 村民自发建设型第76-82页
        4.2.1 以生活需要自行建设第76-78页
        4.2.2 以经营需要自行建设第78-81页
        4.2.3 基于生产生活的村庄布局第81-82页
    4.3 集体组织推动型第82-88页
        4.3.1 建立合作社推动型第83-85页
        4.3.2 成立开发公司推动型第85-87页
        4.3.3 其他组织推动型第87-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总结与展望第90-94页
    5.1 三种模式比较与分析第90-91页
        5.1.1 从推动力量分析——外部力量的重要性第90-91页
        5.1.2 从推动方式分析——自下而上的重要性第91页
    5.2 总结第91-94页
        5.2.1 总结第91页
        5.2.2 创新与不足第91-92页
        5.2.3 乡村建设前景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附录A 各部委村镇建设政策汇总第98-104页
附录B 村庄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汇总第104-10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1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观人类学视角下的鹤山村废弃矿区景观修复研究
下一篇: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优化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