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基于激励理论的初中学困生现状调查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24页
 (一) 选题原因及意义第12-14页
  1. 选题缘由第12-13页
  2. 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1.激励理论第14页
  2. 学困生第14-15页
 (三) 学困生的研究综述第15-18页
  1. 国外对学困生的概念及综述第15-16页
  2.国内对学困生的概念及综述第16-18页
 (四) 激励理论概述第18-21页
  1.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涵义和主要理论第19-20页
  2. 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涵义和主要理论第20页
  3. 强化型激励理论的涵义和理论第20-21页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3页
  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六)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3-24页
一、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调查第24-34页
 (一) “学困生”群体的界定第24页
 (二) 初中学困生的分类第24-26页
  1. 懒惰型第24-25页
  2.选择性学业不良第25页
  3.厌学型第25页
  4.方法欠缺型第25-26页
  5.自信心缺乏第26页
 (三) 学习困难定义的界定第26-27页
 (四) 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第27-34页
  1. 问卷的设计与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7页
  2. 问卷数据的处理第27-30页
  3. 与班主任的谈话调查第30-32页
  4. 学困生的表现特点第32-34页
二、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第34-38页
 (一) 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第34页
 (二) 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消极的学习态度第34-35页
 (三) 家庭教育的影响第35页
 (四) 学校教育的影响第35-36页
 (五) 社会的影响第36-38页
三、 激励理论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第38-44页
 (一) 激励理论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意义第38-39页
  1.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第38页
  2.运用期望和目标设置理论,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第38-39页
 (二) 激励理论下激发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和措施第39-44页
  1. 激励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第40-42页
  2. 激励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第42-44页
四、 基于激励理论,转化初中学困生的对策第44-48页
 (一) 家庭方面转化学困生的主要对策第44-45页
  1.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第44页
  2.要跟学校的老师经常保持联系第44页
  3.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子女第44-45页
 (二) 学校方面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第45-46页
  1.教师要尊重和用心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第45页
  2.运用合理的指导方法教育学生第45-46页
  3.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46页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第46页
 (三) 社会方面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第46-48页
  1.政府要提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第46-47页
  2.扭转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第47-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 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小学校园安全机制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