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镇痛联合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5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16页 |
1.2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1.3 退出标准 | 第16-17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17页 |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17-18页 |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2.1 本研究的麻醉过程 | 第18-19页 |
2.2.2 本研究的分组情况及镇痛药物配方 | 第19-20页 |
2.2.3 腹横筋膜(TAP)阻滞的具体步骤 | 第20-21页 |
2.2.4 本研究记录项目 | 第21页 |
2.2.5 本研究中几项监测指标的描述 | 第21-23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23-24页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结果 | 第25-28页 |
1.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25页 |
2.术中及术毕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 第25页 |
3.按麻醉方法分组进行比较 | 第25-26页 |
3.1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的比较 | 第25-26页 |
3.2 术后各时点BCS评分的比较 | 第26页 |
3.3 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 | 第26页 |
3.4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第26页 |
4.按手术时间分组进行比较 | 第26-28页 |
4.1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的比较 | 第26-27页 |
4.2 术后各时点BCS评分的比较 | 第27页 |
4.3 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4页 |
1.腹腔镜的术后疼痛 | 第28-29页 |
2.预防性镇痛的临床应用 | 第29-30页 |
2.1 从超前镇痛到预防性镇痛 | 第29页 |
2.2 临床用于预防性镇痛的药物 | 第29页 |
2.3 应用氟比洛芬酯的意义 | 第29-30页 |
3.腹横筋膜阻滞的临床应用 | 第30-32页 |
3.1 腹横筋膜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 第30页 |
3.2 腹横筋膜阻滞的操作方法 | 第30-31页 |
3.3 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 | 第31-32页 |
4.多模式镇痛 | 第32-33页 |
5.总结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56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