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公司面纱”在我国的争议与思考--兼比较美国该理论的适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刺破公司面纱"制度概述 | 第10-11页 |
第一节 美国"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概念 | 第10页 |
第二节 美国"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主要理论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的发展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美国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经典案例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中国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发展概述 | 第14-20页 |
一、立法——从无到有 | 第14-17页 |
二、判例——从理论到实践 | 第17-19页 |
三、现行《公司法》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刺破公司面纱"之争 | 第20-40页 |
第一节 名称之争 | 第20-24页 |
一、美国"刺破公司面纱" | 第20-21页 |
二、英国"揭开公司面纱" | 第21页 |
三、德国"直索责任" | 第21-23页 |
四、日本"法人格否认" | 第23页 |
五、我国现用名之缺陷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法律依据之争 | 第24-28页 |
一、我国与美国在该理论的法律依据之比较 | 第24-27页 |
二、我国"刺破公司面纱"的法理基础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适用情形之争 | 第28-40页 |
一、美国刺破公司面纱的适用情形 | 第28-33页 |
二、刺破公司面纱在我国的适用 | 第33-40页 |
第四章 "刺破公司面纱"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 第40-46页 |
第一节 深石原则在我国的建立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举证责任的设置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公司形式与刺破理论之适用的探讨 | 第42-44页 |
第四节 理论完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