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常用缩写汇总 | 第18-19页 |
1 引言 | 第19-46页 |
1.1 霍乱弧菌的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1.1.1 霍乱弧菌的发现与分类 | 第19页 |
1.1.2 霍乱弧菌的生活史 | 第19-20页 |
1.1.3 霍乱弧菌的基因组 | 第20-21页 |
1.1.4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 | 第21-24页 |
1.2 创伤弧菌研究现状 | 第24页 |
1.3 MARTX毒素 | 第24-31页 |
1.3.1 MARTX毒素的产生与分泌 | 第25-27页 |
1.3.2 MARTX毒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27页 |
1.3.3 MARTX毒素的结构和组成 | 第27-31页 |
1.4 MART毒素RID效应蛋白 | 第31-35页 |
1.4.1 RID的发现 | 第31-33页 |
1.4.2 RID的组成 | 第33-35页 |
1.5 Rho家族小G蛋白研究现状 | 第35-45页 |
1.5.1 RAS家族小G蛋白分类 | 第35-36页 |
1.5.2 Rho家族小G蛋白的分类与特征 | 第36-41页 |
1.5.3 Rho家族小G蛋白C末端多碱性区域的功能 | 第41-42页 |
1.5.4 Rho家族小G蛋白在细菌感染中是很多毒素与效应因子的靶点 | 第42-45页 |
1.6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 | 第45-4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6-6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6-4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7-65页 |
2.2.1 载体构建 | 第47-52页 |
2.2.2 蛋白表达与纯化 | 第52页 |
2.2.3 免疫印迹 | 第52-53页 |
2.2.4 细胞转染 | 第53-54页 |
2.2.5 免疫共沉淀 | 第54页 |
2.2.6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54页 |
2.2.7 等温滴定量热实验 | 第54-55页 |
2.2.8 RID体外修饰细胞裂解液中的Rac1实验 | 第55页 |
2.2.9 GDI/PBD Pull-down实验 | 第55-56页 |
2.2.10 膜定位实验 | 第56页 |
2.2.11 蛋白结晶和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2.2.12 体外重组蛋白的脂肪酰基化实验 | 第57-58页 |
2.2.13 带炔烃基团的脂肪酸(alk-16)代谢标记HEK 293T细胞 | 第58-59页 |
2.2.14 LFN-RID蛋白导入细胞后对Rac1修饰实验 | 第59页 |
2.2.15 YopT切割Rac1 C末端实验 | 第59页 |
2.2.16 质谱分析 | 第59-60页 |
2.2.17 异戊烯化Rac1 LS蛋白的制备 | 第60页 |
2.2.18 酶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60-61页 |
2.2.19 PAK1激活实验 | 第61页 |
2.2.20 GEF实验 | 第61-62页 |
2.2.21 构建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的突变型菌株 | 第62页 |
2.2.22 细胞ROS水平测定 | 第62-63页 |
2.2.23 细胞吞噬实验 | 第63页 |
2.2.24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实验 | 第63-64页 |
2.2.25 动物实验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106页 |
3.1 RID破坏宿主细胞肌动蛋白骨架 | 第65页 |
3.2 RID直接作用于Rac1 | 第65-69页 |
3.3 RID修饰并失活Rac1 | 第69-73页 |
3.3.1 RID在体内和体外均修饰Rac1 | 第69-70页 |
3.3.2 RID修饰Rac1破坏了Rac1在细胞内的循环 | 第70-73页 |
3.4 RID结构与酰基转移酶相似 | 第73-80页 |
3.4.1 RID的三维结构 | 第73-78页 |
3.4.2 RID催化域同源结构比较 | 第78-80页 |
3.5 RID是一个作用于Rac1的长链脂肪酰基转移酶 | 第80-85页 |
3.5.1 RID和棕榈酰辅酶A有相互作用 | 第80-81页 |
3.5.2 RID在细胞内脂肪酰基化Rac1 | 第81-82页 |
3.5.3 RID体外脂肪酰基化Rac1 | 第82-85页 |
3.5.4 RID在感染过程中脂肪酰基化Rac1 | 第85页 |
3.6 RID修饰Rac1 C端多碱性区域的赖氨酸残基 | 第85-90页 |
3.7 RID脂肪酰基化Rho家族小G蛋白的其他成员 | 第90-95页 |
3.7.1 RID脂肪酰基化Rac家族小G蛋白 | 第90-91页 |
3.7.2 RID对Rho家族小G蛋白其他成员RhoA、Cdc42的脂肪酰基化 | 第91-93页 |
3.7.3 RID对其它也具有C末端多碱性区域的小G蛋白的修饰情况 | 第93-95页 |
3.8 创伤弧菌RID也具有脂肪酰基转移酶活性 | 第95-98页 |
3.9 RID对Rac1的脂肪酰基化抑制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活化Rac1 | 第98-99页 |
3.10 经RID脂肪酰基化修饰的Rac1无法激活下游PAK1激酶 | 第99-101页 |
3.11 RID抑制了由Rac1介导的宿主免疫吞噬作用、细胞迁移和抗菌氧自由基的产生 | 第101-104页 |
3.11.1 RID在霍乱弧菌感染中抑制细胞吞噬作用 | 第101-103页 |
3.11.2 RID在霍乱弧菌感染中抑制细胞迁移 | 第103页 |
3.11.3 RID在霍乱弧菌感染中抑制抗菌氧自由基的产生 | 第103-104页 |
3.12 RID在创伤弧菌感染老鼠过程中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 第104-106页 |
4 讨论 | 第106-109页 |
4.1 结论 | 第106页 |
4.2 讨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作者简历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