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及目的 | 第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3 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1.4.1 创新 | 第11页 |
1.4.2 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2-13页 |
2.1.1 交通拥堵 | 第12页 |
2.1.2 公安交通管理 | 第12-13页 |
2.1.3 智能交通系统 | 第13页 |
2.2 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2.2.1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2.2 路权理论 | 第14-15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3.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2.3.2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3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 第17-24页 |
3.1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发展现状 | 第17-21页 |
3.1.1 人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3.1.2 车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3.1.3 路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3.2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现状 | 第21-24页 |
4 重庆主城拥堵治理中公安交通管理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41页 |
4.1 路与车之间供需关系失衡 | 第24-28页 |
4.1.1 存在问题 | 第24-28页 |
4.1.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页 |
4.2 路与人之间设施不全,存在囚徒困境 | 第28-31页 |
4.2.1 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4.2.2 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4.3 路与路之间衔接不畅指示不清 | 第31-32页 |
4.3.1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4.3.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页 |
4.4 车与人之间互不避让 | 第32-33页 |
4.4.1 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2-33页 |
4.4.2 原因分析 | 第33页 |
4.5 车与车之间冲突日益加剧 | 第33-34页 |
4.5.1 存在问题 | 第33-34页 |
4.5.2 原因分析 | 第34页 |
4.6 重庆市公安机关治理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工作开展情况 | 第34-40页 |
4.6.1 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 第34-36页 |
4.6.2 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之处 | 第36-40页 |
4.7 重庆市主城区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 第4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国内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 第41-49页 |
5.1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 第41-43页 |
5.1.1 法国、荷兰——结合交通需求管理,法规引领、科学设置、合理组织 | 第41页 |
5.1.2 澳大利亚、日本——以人为本,规范统一 | 第41-42页 |
5.1.3 美国——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 | 第42页 |
5.1.4 英国——深挖管理潜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 第42页 |
5.1.5 新加坡——注重统筹协调,严格奖惩措施 | 第42-43页 |
5.2 国内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5.2.1 深圳——推行社会化购买服务 | 第43页 |
5.2.2 贵州、青岛——强力推进大数据建设引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 第43-44页 |
5.2.3 无锡——推行信息智能化建设服务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 第44页 |
5.2.4 上海——平衡供需关系,做好停车管理“加减乘除” | 第44页 |
5.2.5 厦门、常州——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协同共治 | 第44-45页 |
5.2.6 北京——坚持民意导向,实施精细管理 | 第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9页 |
6 重庆市主城拥堵治理中公安交通管理的解决对策 | 第49-54页 |
6.1 坚持惩教结合,加强对“人”的定向综合治理 | 第49-50页 |
6.1.1 抓教育入心 | 第49页 |
6.1.2 抓惩戒起效 | 第49-50页 |
6.2 坚持疏堵结合,加强对“车”的分类综合治理 | 第50页 |
6.2.1 实施源头限流 | 第50页 |
6.2.2 实施道路分流 | 第50页 |
6.2.3 实施均衡控流 | 第50页 |
6.3 坚持标本结合,加强对“路”的挖潜综合治理 | 第50-52页 |
6.3.1 深化科技挖潜 | 第50-51页 |
6.3.2 深化管理挖潜 | 第51页 |
6.3.3 深化建设挖潜 | 第51-52页 |
6.4 坚持建管结合,加强精细化管理 | 第52-54页 |
6.4.1 共治精细化 | 第52页 |
6.4.2 组织精细化 | 第52-53页 |
6.4.3 勤务精细化 | 第53页 |
6.4.4 处置精细化 | 第53页 |
6.4.5 服务精细化 | 第53-54页 |
7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