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5-17页 |
2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相关理论 | 第17-28页 |
2.1 体外预应力的优缺点 | 第17-19页 |
2.2 体外预应力梁的挠度计算 | 第19-21页 |
2.2.1 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挠度 | 第19-21页 |
2.2.2 反拱挠度 | 第21页 |
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第21-23页 |
2.4 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 | 第23-24页 |
2.5 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初始张拉力确定 | 第24-28页 |
3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RC梁有限元模拟 | 第28-49页 |
3.1 建模选取的单元及特性 | 第28-30页 |
3.2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30-32页 |
3.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3.3.1 建模背景 | 第32-33页 |
3.3.2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3.4 加载步骤及求解控制 | 第34-35页 |
3.5 加固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36页 |
3.6 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3.6.1 相同配筋模拟结果 | 第36-41页 |
3.6.1.1 模拟梁应力云图 | 第36-37页 |
3.6.1.2 各模拟梁荷载挠度曲线 | 第37-38页 |
3.6.1.3 各模拟梁体内体外钢筋应力曲线 | 第38-40页 |
3.6.1.4 各模拟梁应力增量曲线 | 第40-41页 |
3.6.1.5 相同配筋梁模拟结果汇总 | 第41页 |
3.6.2 不同配筋模拟结果 | 第41-42页 |
3.7 模拟与理论结果对比 | 第42-44页 |
3.8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加固RC梁初始预应力的探讨 | 第44-47页 |
3.8.1 不同体外筋直径钢筋 | 第44-45页 |
3.8.2 不同体内配筋 | 第45-46页 |
3.8.3 不同初始荷载 | 第46-47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加固RC梁抗弯试验研究 | 第49-74页 |
4.1 试验研究目的 | 第49-50页 |
4.2 试验梁设计与制作 | 第50-54页 |
4.3 试验方案与量测内容 | 第54-59页 |
4.3.1 试验方案 | 第54-57页 |
4.3.2 加载制度 | 第57页 |
4.3.3 量测内容 | 第57-58页 |
4.3.4 测点布置 | 第58-59页 |
4.4 静力试验 | 第59-60页 |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9页 |
4.5.1 试验梁破坏形态和裂缝分布 | 第60-62页 |
4.5.2 平截面假定验证 | 第62-64页 |
4.5.3 梁体跨中挠度分析 | 第64-65页 |
4.5.4 体内受拉钢筋与体外预应力钢筋应变分析 | 第65-68页 |
4.5.5 体外钢筋应力增量分析 | 第68-69页 |
4.5.6 试验结果汇总 | 第69页 |
4.6 试验值与理论值对比 | 第69-7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