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西安市历史街区环境更新改造--以芦荡巷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依据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框架第13-15页
2 国内外历史街区的特征及研究现状第15-27页
    2.1 历史街区的概念和特征第15-17页
        2.1.1 历史街区的概念第15页
        2.1.2 历史街区的特征第15-17页
    2.2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第17-18页
    2.3 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实例与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8-24页
        2.3.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第18-19页
        2.3.2 历史街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第19页
        2.3.3 国外历街区改造典型案例及研究现状第19-22页
        2.3.4 国内历街区改造典型案例及研究现状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7页
3 西安老城内部历史街区环境保护与分析第27-39页
    3.1 西安市老城内部历史街区环境保护综述第27-29页
    3.2 西安老城内历史街区环境保护历程及意义第29-30页
        3.2.1 西安老城内历史街区环境保护历程第29页
        3.2.2 西安老城内历史街区环境保护的意义第29-30页
    3.3 唐皇城复兴规划对老城区内历史街区环境改造的影响第30-31页
    3.4 西安老城内部历史街区改造比较第31-37页
        3.4.1 西安老城内历史街区改造案例比较第31-33页
        3.4.2 西安老城区内典型的历史街区改造案例案例分析第33-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街区的背景研究与更新措施第39-51页
    4.1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街区背景综述第39-40页
    4.2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地段的定位第40页
    4.3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街区主要特征第40-41页
    4.4 西安芦荡巷历史地段改造的现状第41-46页
        4.4.1 历史地段划分的依据第41页
        4.4.2 芦荡巷周边环境现状第41-44页
        4.4.3 现状的主要矛盾第44-46页
    4.5 西安市芦荡巷周边环境保护与更新措施第46-49页
        4.5.1 典型改造案例景观元素分析与提取第46-47页
        4.5.2 现状城市格局的保护第47-48页
        4.5.3 现状居住人群结构的调整第48页
        4.5.4 通过居住功能的置换来振兴历史街区第48页
        4.5.5 建筑高度的控制和建筑外立面保持统一第48页
        4.5.6 保护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第48-49页
    4.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第51-59页
    5.1 西安市芦荡巷改造基础原则第51-52页
        5.1.1 以西安老城的历史真实性为原则第51页
        5.1.2 以延续历史街区环境的生命力为原则第51页
        5.1.3 以恢复逐渐消失的城市特色为原则第51页
        5.1.4 以增加公共性提高参与性为原则第51-52页
    5.2 西安市芦荡巷环境改造目标与设计主题第52-53页
        5.2.1 改造目标第52-53页
        5.2.2 设计主题第53页
    5.3 西安市芦荡巷街区的空间形态第53页
    5.4 西安市芦荡巷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第53-54页
        5.4.1 传承居住功能第53-54页
        5.4.2 保护居民利益,激发街区活力第54页
        5.4.3 完善街区的空间结构,引导户外交往生活第54页
    5.5 芦荡巷历史街区环境细节设计第54-58页
        5.5.1 街区空间的布局第54-55页
        5.5.2 街区的绿化第55-56页
        5.5.3 硬质景观元素的融入第56-57页
        5.5.4 标识系统第57-58页
    5.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结论第59-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附录 1—图录表录第65-67页
附录 2—芦荡巷周边环境调查问卷第67-69页
附录 3—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叙事理论的青海乐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西安“新唐风”建筑与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时代特征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