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引言 | 第11页 |
1.1.2 二氧化碳污染的现状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化学溶剂吸收法 | 第13-15页 |
1.2.2 物理吸附法 | 第15页 |
1.2.3 化学吸附法 | 第15-16页 |
1.2.4 膜分离技术 | 第16-17页 |
1.2.5 离子液法 | 第17页 |
1.2.6 尾部烟气中氨的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氨法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 第20-29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氨法脱碳的原理 | 第20-21页 |
2.3 氨法脱碳的实验及分析 | 第21-27页 |
2.3.1 CO_2捕集系统实验主要装置及相关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3.2 氨法脱碳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3 氨法脱碳实验中CO_2的吸收率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氨法脱碳富液解吸CO_2研究及烟气尾气中氨的控制研究 | 第29-40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氨法脱碳富液解吸CO_2研究 | 第29-34页 |
3.2.1 实验原理及过程 | 第29-30页 |
3.2.2 碳酸氢铵溶液解吸特性 | 第30-32页 |
3.2.3 碳酸氢根离子对溶液解吸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氨法脱碳烟气尾气中氨的控制研究 | 第34-38页 |
3.3.1 氨挥发机理分析及危害 | 第34-36页 |
3.3.2 氨挥发的实验及分析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氨法脱碳工程应用方案研究 | 第40-65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工程应用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流程图 | 第40-41页 |
4.2.1 主要内容 | 第40页 |
4.2.2 氨法脱碳工艺流程图 | 第40-41页 |
4.3 工程应用方案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41-42页 |
4.4 脱碳喷淋塔工程运用计算 | 第42-50页 |
4.4.1 基础物性数据 | 第42页 |
4.4.2 液相物性数据 | 第42页 |
4.4.3 气相物性数据 | 第42-43页 |
4.4.4 物料衡算 | 第43页 |
4.4.5 塔径的计算 | 第43-45页 |
4.4.6 喷淋塔高度的设计 | 第45-49页 |
4.4.7 脱碳喷淋塔设计图 | 第49-50页 |
4.5 再生塔工程运用计算 | 第50-54页 |
4.5.1 基础物性数据 | 第50页 |
4.5.2 液相物性数据 | 第50页 |
4.5.3 气相物性数据 | 第50页 |
4.5.4 物料衡算 | 第50-51页 |
4.5.5 再生塔塔径的计算 | 第51-52页 |
4.5.6 再生塔的高度设计 | 第52-53页 |
4.5.7 再生塔设计图 | 第53-54页 |
4.6 尾气氨吸收塔工程运用计算 | 第54-60页 |
4.6.1 基础物性数据 | 第54页 |
4.6.2 液相物性数据 | 第54页 |
4.6.3 气相物性数据 | 第54页 |
4.6.4 物料衡算 | 第54-55页 |
4.6.5 尾气氨吸收塔塔径的计算 | 第55-56页 |
4.6.6 尾气氨吸收高度设计 | 第56-59页 |
4.6.7 尾气氨吸收塔设计图 | 第59-60页 |
4.7 贫富液换热器的设计 | 第60-63页 |
4.7.1 物性数据 | 第60页 |
4.7.2 计算总传热系数 | 第60-61页 |
4.7.3 计算换热面积 | 第61页 |
4.7.4 工艺尺寸计算 | 第61-63页 |
4.8 氨法脱碳平面布置图 | 第63-6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5.1 结论 | 第65-67页 |
5.2 后续工作建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