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D县农技推广的组织及行为特征 | 第17-25页 |
2.1 D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2 D县农技推广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 第18-23页 |
2.2.1 D县农技推广开展的具体工作 | 第18-21页 |
2.2.2 D县农技推广取得的成效 | 第21-23页 |
2.3 D县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及特征 | 第23-25页 |
2.3.1 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 | 第23-24页 |
2.3.2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农民农业技术采纳的行为特征 | 第25-28页 |
3.1 采纳技术的收益期待高 | 第25-26页 |
3.2 对技术风险厌恶程度高 | 第26页 |
3.3 对复杂技术接受度较低 | 第26-28页 |
第四章 D县农技推广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4.1 D县农技推广面临的困境 | 第28-30页 |
4.1.1 技术供给与农民生计需求不匹配 | 第28页 |
4.1.2 农民农技运用的自主性程度较低 | 第28-29页 |
4.1.3 新技术带来的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 | 第29-30页 |
4.2 D县农技推广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4.2.1 基层一线人员短缺且激励不足 | 第30-31页 |
4.2.2 政策、资金到位延缓,缺乏持续性 | 第31-32页 |
4.2.3 留守农民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 | 第32-33页 |
4.2.4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5.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员的激励机制 | 第34页 |
5.2 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农技开发的针对性 | 第34-35页 |
5.3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探索农民需求导向的推广模式 | 第35-36页 |
5.4 注重匹配小农经营模式农技的研发和推广 | 第36页 |
5.5 发挥“智慧农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