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锂离子电池 | 第9-11页 |
1.1.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与劣势 | 第10-11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 | 第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1-14页 |
1.2.1 嵌入-脱嵌型负极材料 | 第12页 |
1.2.2 转化型负极材料 | 第12-13页 |
1.2.3 合金-去合金化型负极材料 | 第13-14页 |
1.3 锂离子电池锡负极材料 | 第14-17页 |
1.3.1 锂离子电池锡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材料的物理表征手段 | 第22-23页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2.2.2 X射线衍射 | 第22-23页 |
2.2.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 第23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循环伏安法 | 第23页 |
2.3.2 电化学阻抗法 | 第23页 |
2.3.3 循环性能测试 | 第23-25页 |
第3章 连续化学镀锡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 | 第25-37页 |
3.1 连续化学镀锡薄膜电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3.2 化学镀工艺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26-35页 |
3.2.1 化学镀时间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26-30页 |
3.2.2 化学镀液浓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0-35页 |
3.3 连续化学镀锡的机理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置换法制备Cu-Sn合金薄膜负极 | 第37-69页 |
4.1 Cu_6Sn_5/Sn复合材料薄膜负极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手段 | 第37-39页 |
4.2 反应工艺对电极及其性能的影响 | 第39-59页 |
4.2.1 浸镀时间对电极及其性能的影响 | 第39-45页 |
4.2.2 浸镀液浓度对电极及其性能的影响 | 第45-59页 |
4.3 Cu_6Sn_5/Sn薄膜形成的可能机理 | 第59-61页 |
4.4 以泡沫铜为基体的浸镀锡电极的研究 | 第61-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硅镍和硅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 第69-87页 |
5.1 硅镍和硅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69-72页 |
5.1.1 微米级硅粉镀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69-70页 |
5.1.2 纳米级硅粉镀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70-71页 |
5.1.3 微米级硅粉镀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71-72页 |
5.2 化学镀时间对微米级Si镀Ni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8页 |
5.3 化学镀时间对纳米级Si镀Ni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8-82页 |
5.4 硅表面化学镀锡的研究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