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5页 |
1.1 聚丁烯-1(PB-1)概述 | 第19-22页 |
1.1.1 聚丁烯-1的结构及结晶 | 第19-20页 |
1.1.2 聚丁烯-1的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1.2.1 聚丁烯-1的合成 | 第20页 |
1.1.2.2 聚丁烯-1的共混 | 第20页 |
1.1.3 聚丁烯-1的应用 | 第20-22页 |
1.1.3.1 塑料管材 | 第21页 |
1.1.3.2 薄膜 | 第21页 |
1.1.3.3 防水卷材 | 第21页 |
1.1.3.4 电缆料 | 第21-22页 |
1.1.3.5 发泡材料 | 第22页 |
1.2 电缆屏蔽层概述 | 第22-26页 |
1.2.1 电缆的结构 | 第22-23页 |
1.2.2 电缆屏蔽层的作用 | 第23-24页 |
1.2.2.1 消除局部放电 | 第23页 |
1.2.2.2 均匀电场 | 第23页 |
1.2.2.3 热缓冲 | 第23页 |
1.2.2.4 抗电磁干扰 | 第23-24页 |
1.2.2.5 防护作用 | 第24页 |
1.2.3 电缆屏蔽原理 | 第24-25页 |
1.2.4 电缆屏蔽层基体 | 第25-26页 |
1.2.4.1 聚乙烯(PE)电缆料 | 第25页 |
1.2.4.2 可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料 | 第25页 |
1.2.4.3 聚氯乙烯(PVC)电缆料 | 第25-26页 |
1.2.4.4 聚丙烯(PP)电缆料 | 第26页 |
1.2.5 导电填料 | 第26页 |
1.3 塑料填料概述 | 第26-32页 |
1.3.1 填料的种类 | 第27-28页 |
1.3.1.1 碳酸钙 | 第27页 |
1.3.1.2 钛白粉 | 第27页 |
1.3.1.3 硅藻土 | 第27-28页 |
1.3.1.4 硅灰石 | 第28页 |
1.3.2 填料的性能 | 第28-29页 |
1.3.2.1 填料的形状 | 第28页 |
1.3.2.2 填料的粒径 | 第28页 |
1.3.2.3 填料的表面特性 | 第28-29页 |
1.3.3 填料的作用 | 第29页 |
1.3.4 填料的表面处理 | 第29-30页 |
1.3.4.1 偶联剂 | 第29页 |
1.3.4.2 表面活性剂 | 第29-30页 |
1.3.5 表面处理工艺 | 第30页 |
1.3.6 碳酸钙填充聚合物体系 | 第30-31页 |
1.3.6.1 碳酸钙填充聚丙烯 | 第30页 |
1.3.6.2 碳酸钙填充高密度聚乙烯 | 第30-31页 |
1.3.6.3 碳酸钙填充聚氯乙烯 | 第31页 |
1.3.7 硅藻土填充聚合物体系 | 第31-32页 |
1.3.7.1 硅藻土填充聚丙烯 | 第31页 |
1.3.7.2 硅藻土填充低密度聚乙烯 | 第31-32页 |
1.3.7.3 硅藻土填充聚氯乙烯 | 第32页 |
1.4 论文的意义及内容 | 第32-35页 |
1.4.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32页 |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3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仪器 | 第35-36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2.1.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5-3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3 实验配方 | 第37-39页 |
2.4 测试与表征 | 第39-43页 |
2.4.1 导电性能 | 第39页 |
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2.4.2.1 拉伸性能 | 第39-40页 |
2.4.2.2 弯曲性能 | 第40页 |
2.4.2.3 冲击性能 | 第40页 |
2.4.3 DSC测试 | 第40页 |
2.4.4 TG测试 | 第40页 |
2.4.5 TEM测试 | 第40页 |
2.4.6 SEM测试 | 第40-41页 |
2.4.7 粒度测试 | 第41页 |
2.4.8 接触角测试 | 第41页 |
2.4.9 偏光测试 | 第41页 |
2.4.10 流变测试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3-83页 |
3.1 聚丁烯-1/炭黑导电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3-56页 |
3.1.1 炭黑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3.1.2 炭黑的形态 | 第44-45页 |
3.1.3 炭黑填充聚丁烯-1体系 | 第45-48页 |
3.1.3.1 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 第45-46页 |
3.1.3.2 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46-48页 |
3.1.4 复配炭黑填充聚丁烯-1体系 | 第48-51页 |
3.1.4.1 复配炭黑对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3.1.4.2 复配炭黑对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1.4.3 B/VXC68复配炭黑体系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3.1.4.4 B/VXC68复配炭黑体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1.5 复配炭黑对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3.1.6 复配炭黑对聚丁烯-1/炭黑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3.1.7 复配炭黑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 | 第54页 |
3.1.8 小结 | 第54-56页 |
3.2 聚丁烯-1/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6-73页 |
3.2.1 碳酸钙的填充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1.1 拉伸性能 | 第56-57页 |
3.2.1.2 弯曲性能 | 第57-58页 |
3.2.1.3 冲击性能 | 第58页 |
3.2.2 碳酸钙的粒径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3.2.2.1 拉伸及弯曲性能 | 第59-60页 |
3.2.2.2 冲击性能 | 第60页 |
3.2.3 偶联剂对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 第60-62页 |
3.2.4 改性碳酸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3.2.4.1 拉伸性能 | 第62-63页 |
3.2.4.2 弯曲性能 | 第63页 |
3.2.4.3 冲击性能 | 第63-64页 |
3.2.5 改性碳酸钙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3.2.5.1 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3.2.5.2 剪切速率对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3.2.6 聚丁烯-1/碳酸钙复合材料的SEM研究 | 第67-68页 |
3.2.7 改性碳酸钙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3.2.7.1 复合材料DSC分析 | 第68-69页 |
3.2.7.2 复合材料偏光分析 | 第69-70页 |
3.2.8 改性碳酸钙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3.2.9 小结 | 第72-73页 |
3.3 聚丁烯-1/硅藻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3-83页 |
3.3.1 硅藻土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3.3.1.1 拉伸性能 | 第74页 |
3.3.1.2 弯曲性能 | 第74-75页 |
3.3.1.3 冲击性能 | 第75-76页 |
3.3.2 硅藻土含量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3.3.2.1 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3.3.2.2 剪切速率对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77页 |
3.3.3 聚丁烯-1/硅藻土复合材料SEM研究 | 第77-78页 |
3.3.4 硅藻土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3.3.4.1 复合材料DSC分析 | 第78-79页 |
3.3.4.2 复合材料偏光分析 | 第79-80页 |
3.3.5 硅藻土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3.3.6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5页 |
导师简介 | 第95-9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