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二、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页
        (一) 研究思路第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页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一章 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第13-17页
    一、 生活垃圾分类的有关概念第13-14页
        (一) 生活垃圾的定义第13页
        (二) 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第13-14页
    二、 生活垃圾的来源、成份、产生量及流向第14-15页
        (一) 生活垃圾的来源和成份第14页
        (二)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第14页
        (三) 生活垃圾流向第14-15页
    三、 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第15-17页
        (一) 经济效益第15页
        (二) 环境效益第15-16页
        (三) 社会效益第16-17页
第二章 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理论第17-21页
    一、 市场失灵和外部效应理论第17页
    二、 公共物品和政府干预理论第17-18页
    三、 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理论第18-19页
    四、 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第21-35页
    一、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第21-27页
        (一)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历程第21-22页
        (二) 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特点第22-24页
        (三) 典型案例第24-27页
    二、 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第27-35页
        (一) 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第27-31页
        (二) 综合评价第31页
        (三) 国内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第31-35页
第四章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第35-50页
    一、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产量、成份及处置方式现状第35-37页
    二、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历程第37-38页
    三、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及收运处体系分析第38-42页
        (一) 居民日常生活垃圾第39-40页
        (二) 餐厨垃圾第40-41页
        (三) 建筑垃圾第41-42页
    四、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第42-48页
        (一) 分类投放准确率调查第42-43页
        (二) 居民分类意识调查第43-48页
    五、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分析第48-50页
        (一) 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标准不明确第48页
        (二) 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第48页
        (三) 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不到位第48-49页
        (四)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健全第49页
        (五) 政府协调机制不完善第49页
        (六) 垃圾分类宣传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第49-50页
第五章 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对策第50-59页
    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50-54页
        (一)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政府高位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第50-51页
        (二) 建立以终端处置为导向的生活垃圾分类技术标准第51-52页
        (三) 加快推进各类生活垃圾收运处基础设施建设第52-53页
        (四) 逐年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范围第53页
        (五) 深入持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第53-54页
    二、 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第54-56页
        (一) 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社区治理第55页
        (二) 运用激励手段第55-56页
        (三) 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第56页
    三、 发挥社会的协同作用第56-57页
    四、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第57-58页
    五、 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整车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