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0-2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 理论探讨 | 第10页 |
2. 客观要求 | 第10-11页 |
(二) 研究题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1.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2-14页 |
2.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3. 增能赋权理论 | 第15页 |
(四) 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 社区社会组织 | 第15-17页 |
2.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 第17-21页 |
(五) 研究方法及分析框架 | 第21-2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分析框架 | 第22-24页 |
3. 小结 | 第24-25页 |
二、海曙区社区社会组织特征及资源输入体系 | 第25-46页 |
(一) 海曙区区级层面社会组织 | 第25-26页 |
(二) 海曙区社区社会组织情况 | 第26-28页 |
(三) 海曙区社区社会组织特征 | 第28-32页 |
1. 数量与结构 | 第28-30页 |
2. 社会组织能力 | 第30-32页 |
(四) 社会组织资源性输入体系 | 第32-37页 |
1. 社会组织孵化体系 | 第32-33页 |
2. 社会组织管理体系 | 第33页 |
3. 社会组织增能体系 | 第33-37页 |
(五) “星星的家长互助会” | 第37-39页 |
(六) 海曙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与问题 | 第39-46页 |
1. 政社合作市社合作 | 第39页 |
2. 其他互动合作:校社合作专社合作 | 第39页 |
3. 建构多元主体培育体系 | 第39页 |
4. 社会组织培育“倒逼”完备多元主体资源支持体系 | 第39-46页 |
三、社区、社团、社工互动机制 | 第46-59页 |
(一) “三社联动”背景 | 第46-47页 |
(二) “三社联动” | 第47-51页 |
1. “三社联动”内涵 | 第47-49页 |
2. “三社联动”路径及其本质 | 第49-51页 |
(三) 海曙“三社”与参与式治理结构 | 第51-54页 |
1. 海曙“三社” | 第51-53页 |
2. 参与式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四) “三社联动”建设 | 第54-58页 |
1. 加强制度建设 | 第54-55页 |
2. 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 第55页 |
3. “三社”建设 | 第55-57页 |
4. 优化服务机制 | 第57-58页 |
(五) “三社联动”走向何方 | 第58-59页 |
四、结语 | 第59-62页 |
(一) 社区社会组织效能发挥 | 第59页 |
1. 载体发展成熟 | 第59页 |
2. 政社良性互动 | 第59页 |
(二)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启示 | 第59-62页 |
1. 政府、市场和社会合作关系 | 第60页 |
2. 政府、市场和社会合作关系将日益加强,深化合作 | 第60页 |
3. 社会组织成长发展离不开政府参与,离不开社会和市场的支持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件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