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养分异质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水分异质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光照异质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1.2.4. 竞争者分布和格局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3-16页 |
2. 竞争者斑块分布对克隆植物扁秆荆三棱生长的影响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2.2.1. 实验物种 | 第17页 |
2.2.2. 植物材料取样和培养 | 第17页 |
2.2.3. 实验设计 | 第17-19页 |
2.2.4. 收获和测量 | 第19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2.3. 结果 | 第20-27页 |
2.3.1. 整体水平的效应 | 第20-23页 |
2.3.2. 斑块水平的效应 | 第23-27页 |
2.4. 讨论 | 第27-28页 |
2.5. 小结 | 第28-30页 |
3. 养分异质性和个体分布格局对克隆植物种群生长的影响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1-36页 |
3.2.1. 实验物种 | 第31页 |
3.2.2. 植物材料取样和培养 | 第31-32页 |
3.2.3. 样地设置及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3.2.4. 收获和测量 | 第34-35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3. 结果 | 第36-44页 |
3.3.1. 群落水平的效应 | 第36-37页 |
3.3.2. 物种水平的效应 | 第37-44页 |
3.4. 讨论 | 第44-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4. 土壤粒径异质性对群落生产力和结构的影响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实验物种 | 第49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49-51页 |
4.2.3. 收获和测量 | 第51页 |
4.2.4.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4.3. 结果 | 第51-55页 |
4.3.1. 整体水平的效应 | 第51-53页 |
4.3.2. 斑块水平的效应 | 第53-55页 |
4.4. 讨论 | 第55-56页 |
4.5. 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2页 |
导师简介 | 第72-74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