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第10-11页
    1.2 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第11-13页
        1.2.1 国外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第11-12页
        1.2.2 国内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第12-13页
    1.3 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方向第13-14页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光伏逆变器数学模型及控制系统设计第16-25页
    2.1 光伏逆变器数学模型第16-17页
    2.2 dq坐标下三相VSI数学模型第17-20页
        2.2.1 坐标变换的原理第17-18页
        2.2.2 dq数学模型推导第18-20页
    2.3 逆变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0-23页
        2.3.1 电流内环设计第20-21页
        2.3.2 电压外环设计第21-22页
        2.3.3 MPPT设计第22-23页
    2.4 仿真分析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具有APF功能的光伏并网系统研究第25-36页
    3.1 APF工作原理第25-26页
    3.2 光伏并网与APF的统一控制技术第26-27页
    3.3 LCL滤波器设计第27-32页
        3.3.1 LCL滤波器的原理分析第27-29页
        3.3.2 LCL滤波器的设计第29-31页
        3.3.3 LCL滤波器的阻尼控制策略第31-32页
    3.4 具有APF功能的光伏并网系统仿真第32-35页
        3.4.1 单独实现光伏并网第32页
        3.4.2 单独实现有源滤波第32-34页
        3.4.3 同时进行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研究第36-67页
    4.1 电压跌落的基本概念第36-38页
        4.1.1 电压跌落描述及危害第36-37页
        4.1.2 电压跌落故障的分类第37-38页
    4.2 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重要性第38-39页
    4.3 国内外对光伏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技术要求第39-40页
    4.4 不具备LVRT光伏逆变器仿真分析第40-42页
    4.5 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第42-54页
        4.5.1 对称分量法第42-44页
        4.5.2 基于正负序双电流环的LVRT控制系统设计第44-48页
        4.5.3 正负序分量分离第48-50页
        4.5.4 有功电流控制策略第50-51页
        4.5.5 有功无功电流协调控制策略第51-53页
        4.5.6 电压跌落与恢复设计第53-54页
    4.6 仿真分析第54-66页
        4.6.1 无功发生对光伏并网系统的影响仿真第54-55页
        4.6.2 有功电流控制策略仿真第55-59页
        4.6.3 有功无功电流协调控制策略仿真第59-66页
    4.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相依网络理论的通信网对电力网鲁棒性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改进的EMD滤波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Prony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