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教育发展的需要 | 第13页 |
1.1.2 人口政策及城镇化影响 | 第13-14页 |
1.1.3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区域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2 基础研究 | 第19-32页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1.1 教育公平与均衡理论 | 第19页 |
2.1.2 中心地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学校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1.4 城镇化理论 | 第20-21页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30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30页 |
2.2.3 相关理论对城区小学用地布局优化研究的启示 | 第30页 |
2.3 相关概念解析 | 第30-32页 |
2.3.1 教育设施 | 第30-31页 |
2.3.2 教育设施用地布局 | 第31-32页 |
3 新郑市城区小学用地现状 | 第32-51页 |
3.1 新郑市城市发展与教育用地概况 | 第32-36页 |
3.1.1 城市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3.1.2 小学教育用地概况 | 第35-36页 |
3.2 城区小学用地布局现状问题 | 第36-48页 |
3.2.1 小学用地空间分布不均衡 | 第36-40页 |
3.2.2 老城区小学教育用地资源整体匮乏 | 第40-48页 |
3.3 城区小学用地布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3.3.1 缺乏合理、协调统一的用地布局规划 | 第48-49页 |
3.3.2 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 第49-50页 |
3.3.3 城区小学生源的快速增长 | 第50-51页 |
4 新郑市城区小学用地布局优化方法 | 第51-83页 |
4.1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原则 | 第51-53页 |
4.1.1 均衡布局原则 | 第51页 |
4.1.2 分区对待原则 | 第51-52页 |
4.1.3 适度规模、服务周边原则 | 第52页 |
4.1.4 规划先行、分期实施原则 | 第52-53页 |
4.2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思路 | 第53-55页 |
4.2.1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评价体系 | 第53-54页 |
4.2.2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调整措施 | 第54-55页 |
4.3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设计 | 第55-83页 |
4.3.1 小学学生规模预测 | 第55-65页 |
4.3.2 小学学校适度规模 | 第65-71页 |
4.3.3 小学适宜的生均用地标准 | 第71-73页 |
4.3.4 小学合理教育学区和学校适宜服务半径 | 第73-77页 |
4.3.5 小学教育用地的选址 | 第77-78页 |
4.3.6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方案 | 第78-83页 |
5 城区小学用地布局优化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 第83-89页 |
5.1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实施策略 | 第83-87页 |
5.1.1 老城区积极实施土地置换等方式供给教育用地 | 第83-85页 |
5.1.2 明确责任主体使小学建设与住区建设配套 | 第85-86页 |
5.1.3 拓宽办学资金获取渠道加强学校建设投入 | 第86-87页 |
5.1.4 布局优化近远期结合,指标刚性弹性结合 | 第87页 |
5.2 小学用地布局优化实施建议 | 第87-89页 |
5.2.1 建议制定法律条文 | 第87-88页 |
5.2.2 建议加强责任监督 | 第88页 |
5.2.3 建议广泛宣传,强化公众参与 | 第88-89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9-9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4页 |
作者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