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8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的构想 | 第16-18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4.1 农民工 | 第18页 |
1.4.2 农民工就业结构 | 第18-19页 |
1.4.3 产业结构升级 | 第19页 |
1.5 农民工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1.6 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2章 农民工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综述 | 第25-32页 |
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5-27页 |
2.1.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5-26页 |
2.1.2 国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 第26-27页 |
2.2 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概述 | 第27-30页 |
2.2.1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的研究 | 第27-28页 |
2.2.2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 第28页 |
2.2.3 霍夫曼定律 | 第28-29页 |
2.2.4 钱纳里-塞尔奎因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 | 第29-30页 |
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1页 |
2.3.1 明瑟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页 |
2.3.2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1页 |
2.3.3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黑龙江省农民工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现状 | 第32-50页 |
3.1 农民工发展历程、特性、就业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 | 第32-43页 |
3.1.1 农民工的产生离不开产业结构调整 | 第32-34页 |
3.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性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第34-35页 |
3.1.3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抑制作用 | 第35-39页 |
3.1.4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 第39-43页 |
3.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 | 第43-49页 |
3.2.1 产业结构演进轨迹 | 第43页 |
3.2.2 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特征 | 第43-44页 |
3.2.3 产业结构演进的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3.2.4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工就业的关联性分析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黑龙江省农民工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0-65页 |
4.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农民工现状 | 第50-53页 |
4.1.1 黑龙江省农民工三次产业就业现状 | 第50-52页 |
4.1.2 黑龙江省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 第52-53页 |
4.2 黑龙江省农民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性 | 第53-55页 |
4.2.1 结构偏离度界定 | 第54页 |
4.2.2 结构偏离度分析 | 第54-55页 |
4.3 黑龙江省农民工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55-64页 |
4.3.1 农民工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 第55-59页 |
4.3.1.1 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效应的分析 | 第55-59页 |
4.3.1.2 相对劳动生产率 | 第59页 |
4.3.2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59-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 | 第65-82页 |
5.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 | 第65-71页 |
5.1.1 黑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 第65-66页 |
5.1.2 黑龙江省各产业结构现状 | 第66-71页 |
5.2 黑龙江省农民工就业弹性分析 | 第71-72页 |
5.2.1 就业弹性界定 | 第71页 |
5.2.2 就业弹性分析 | 第71-72页 |
5.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就业的实证分析 | 第72-76页 |
5.3.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就业的相关分析 | 第72-75页 |
5.3.2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就业关系的协整分析 | 第75-76页 |
5.4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76-80页 |
5.4.1 国内各地区间比较 | 第77-78页 |
5.4.2 国际间比较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实现农民工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推进的对策 | 第82-101页 |
6.1 发挥农民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劳动力支撑作用 | 第82-85页 |
6.1.1 提高第一产业生产投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 第82-83页 |
6.1.2 加快农村非农业产业发展 | 第83页 |
6.1.3 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 第83页 |
6.1.4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 第83-84页 |
6.1.5 带动当地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 | 第84页 |
6.1.6 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 第84-85页 |
6.2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 第85-87页 |
6.2.1 技能型农民工人才将供不应求 | 第85-86页 |
6.2.2 新兴产业部门新的岗位不断涌现 | 第86页 |
6.2.3 农民工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 第86页 |
6.2.4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86-87页 |
6.3 通过政府顶层设计,促进农民工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 | 第87-98页 |
6.3.1 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工素质 | 第88-91页 |
6.3.2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方面 | 第91-95页 |
6.3.3 政府制度方面 | 第95-96页 |
6.3.4 政府公共措施方面 | 第96-98页 |
6.4 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建设 | 第98-100页 |
6.4.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 第98-99页 |
6.4.2 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 第99页 |
6.4.3 增强法律维权意识 | 第99页 |
6.4.4 提高自身责任感 | 第99-100页 |
6.4.5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第100页 |
6.4.6 大力发展社会资本 | 第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101-104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1-102页 |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2页 |
7.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