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8-34页 |
1.1 研究问题与背景 | 第18-21页 |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1.1.2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9-2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21-22页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2页 |
1.2.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2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22-23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23页 |
1.4 研究的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4.1 研究的框架 | 第23-25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6-28页 |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8-34页 |
1.6.1 金融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 第28-30页 |
1.6.2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界定 | 第30-34页 |
第2章 理论借鉴与文献回顾 | 第34-6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34-45页 |
2.1.1 二元金融结构的表现形式 | 第34-36页 |
2.1.2 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原因 | 第36-40页 |
2.1.3 二元经济金融的互动影响 | 第40-42页 |
2.1.4 二元金融结构的演变规律 | 第42-44页 |
2.1.5 二元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控 | 第44-45页 |
2.2 理论借鉴 | 第45-60页 |
2.2.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45-49页 |
2.2.2 二元经济理论 | 第49-55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55-60页 |
第3章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形成与收敛的机理分析 | 第60-110页 |
3.1 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收敛 | 第60-79页 |
3.1.1 经济决定金融的一般机理 | 第60-64页 |
3.1.2 二元经济决定二元金融结构的宏观解释 | 第64-70页 |
3.1.3 二元经济决定二元金融结构的微观解释 | 第70-76页 |
3.1.4 二元经济转型对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 | 第76-79页 |
3.2 制度供给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收敛 | 第79-93页 |
3.2.1 法律制度与二元金融结构 | 第79-83页 |
3.2.2 户籍制度与二元金融结构 | 第83-86页 |
3.2.3 分配制度与二元金融结构 | 第86-89页 |
3.2.4 金融干预与二元金融结构 | 第89-93页 |
3.3 经济转轨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及收敛 | 第93-103页 |
3.3.1 二元金融结构变迁的路径依赖 | 第93-95页 |
3.3.2 二元金融结构变迁的政府阻力与动力 | 第95-98页 |
3.3.3 市场化进程对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 | 第98-103页 |
3.4 金融发展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收敛 | 第103-108页 |
3.4.1 聚集效应与二元金融结构的分化过程 | 第103-106页 |
3.4.2 扩散效应与二元金融结构的收敛过程 | 第106-10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4章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及其收敛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0-124页 |
4.1 评价体系的目标及价值标准 | 第110-113页 |
4.1.1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 第110-111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标 | 第111-112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112-113页 |
4.2 二元金融结构的评价指标 | 第113-119页 |
4.2.1 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 | 第113-115页 |
4.2.2 中观层面的评价指标 | 第115-117页 |
4.2.3 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 | 第117-119页 |
4.3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性的评价指标 | 第119-123页 |
4.3.1 收敛性的概念 | 第119-120页 |
4.3.2 收敛性的分类与评价方法 | 第120-122页 |
4.3.3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性的评价方法 | 第122-12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5章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及其收敛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4-162页 |
5.1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性的测度与评价 | 第124-147页 |
5.1.1 数据资料说明与应用 | 第124-127页 |
5.1.2 二元金融结构测度与评价 | 第127-144页 |
5.1.3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性的比较分析 | 第144-147页 |
5.2 二元金融结构区域收敛性的测度与评价 | 第147-152页 |
5.2.1 σ 绝对收敛 | 第147-149页 |
5.2.2 β 绝对收敛 | 第149-150页 |
5.2.3 β 条件收敛 | 第150-152页 |
5.3 二元金融结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52-161页 |
5.3.1 经济结构因素 | 第152-155页 |
5.3.2 经济制度因素 | 第155-159页 |
5.3.3 经济转型因素 | 第159-1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第6章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及收敛机理的实证研究 | 第162-188页 |
6.1 二元金融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62-173页 |
6.1.1 二元金融结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162-163页 |
6.1.2 变量设定、样本分组与面板GLS方法 | 第163-167页 |
6.1.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67-171页 |
6.1.4 稳健性检验 | 第171-173页 |
6.2 城乡金融发展的互动影响关系实证检验 | 第173-182页 |
6.2.1 变量设定、样本分组与方法 | 第173-177页 |
6.2.2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市金融发展影响的检验 | 第177-179页 |
6.2.3 城市金融发展对农村金融发展影响的检验 | 第179-182页 |
6.3 经济转型影响二元金融结构的门槛效应检验 | 第182-186页 |
6.3.1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182-183页 |
6.3.2 城镇化与二元金融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183-184页 |
6.3.3 市场化与二元金融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184-18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86-188页 |
第7章 促进二元金融结构收敛的路径选择 | 第188-200页 |
7.1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的路径特征 | 第188-190页 |
7.1.1 由相对收敛到绝对收敛 | 第188页 |
7.1.2 由条件收敛到内生收敛 | 第188-189页 |
7.1.3 由区域收敛到整体收敛 | 第189-190页 |
7.2 二元金融结构收敛的路径选择方向与重点 | 第190-194页 |
7.2.1 以城乡统筹发展加速二元金融结构收敛 | 第190-191页 |
7.2.2 以政府诱导型市场化推动二元金融结构收敛 | 第191-192页 |
7.2.3 以消除农村制度歧视保障二元金融结构收敛 | 第192-194页 |
7.3 二元金融结构调控模式创新 | 第194-198页 |
7.3.1 城乡金融调控的基本模式 | 第194-196页 |
7.3.2 我国城乡金融调控现有模式及缺陷 | 第196-197页 |
7.3.3 我国城乡金融调控模式优化与创新 | 第197-19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98-200页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00-208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200-202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202-205页 |
8.3 进一步研究及展望 | 第205-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20页 |
致谢 | 第220-222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