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3页 |
1.1 植物开花时间调控 | 第12-20页 |
1.1.1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开花时间调控 | 第12-20页 |
1.1.1.1 春化途径 | 第12-13页 |
1.1.1.2 自主途径 | 第13-15页 |
1.1.1.3 光周期途径 | 第15-16页 |
1.1.1.4 赤霉素途径 | 第16-18页 |
1.1.1.5 年龄途径 | 第18-19页 |
1.1.1.6 温度途径 | 第19-20页 |
1.2 MADS-box基因 | 第20-21页 |
1.3 模式植物 | 第21-22页 |
1.3.1 双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拟南芥 | 第21-22页 |
1.3.2 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 | 第22页 |
1.3.3 新型单子叶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 | 第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4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1 植物材料及生长条件 | 第23页 |
2.1.2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3页 |
2.1.3 菌株和载体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40页 |
2.2.1 构建转基因植物过表达载体 | 第23-30页 |
2.2.1.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1.2 反转录 | 第24-25页 |
2.2.1.3 高保真酶扩增目的片段 | 第25-26页 |
2.2.1.4 PCR产物胶回收 | 第26页 |
2.2.1.5 加尾和TA克隆 | 第26-27页 |
2.2.1.6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7页 |
2.2.1.7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7页 |
2.2.1.8 鉴定阳性菌并摇菌 | 第27-28页 |
2.2.1.9 质粒提取 | 第28-29页 |
2.2.1.10 酶切以及连接反应 | 第29-30页 |
2.2.2 根癌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转化过程 | 第30-31页 |
2.2.2.1 制备根癌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 | 第30页 |
2.2.2.2 根癌农杆菌EHA105的质粒转化过程 | 第30-31页 |
2.2.3 二穗短柄草的遗传转化过程 | 第31-35页 |
2.2.3.1 诱导愈伤组织 | 第31-32页 |
2.2.3.2 侵染和共培养 | 第32-33页 |
2.2.3.3 筛选和生芽 | 第33-34页 |
2.2.3.4 生根和盆栽 | 第34-35页 |
2.2.4 鉴定转基因苗 | 第35-38页 |
2.2.4.1 CTAB法提取基因组 | 第35-36页 |
2.2.4.2 DNA水平上鉴定阳性转基因植株 | 第36-37页 |
2.2.4.3 RNA水平上检测转基因植株 | 第37-38页 |
2.2.5 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 | 第38-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3.1 FCA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40-45页 |
3.1.1 BdFC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40-42页 |
3.1.2 BdFCARNAi转基因株系的表型和定量分析 | 第42-44页 |
3.1.3 BdFCA基因的过表达 | 第44-45页 |
3.2 FLC-Like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45-54页 |
3.2.1 BdMADS37基因结构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5-46页 |
3.2.2 BdMADS37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46-47页 |
3.2.3 Bd21背景下BdMADS37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3.2.4 MADS37基因的CRISPR/Cas9敲除 | 第48-51页 |
3.2.4.1 单位点的CRISPR/Cas9载体敲除二穗短柄草MADS37基因 | 第48-49页 |
3.2.4.2 双位点的CRISPR/Cas9载体敲除二穗短柄草MADS37基因 | 第49-51页 |
3.2.5 MADS37基因的过表达 | 第51-54页 |
3.3 ODDSOC1基因的过表达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