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城市集中供热论文--热力管网论文

管廊供热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厚度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说明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22页
        1.1.1 供热管道敷设方式发展简介第12-15页
        1.1.2 供热管道保温效果的重要意义第15-17页
        1.1.3 管道保温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7-22页
        1.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2页
    1.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2-24页
        1.2.1 课题来源第22页
        1.2.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1.2.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23-24页
第二章 管廊保温材料的选择第24-28页
    2.1 管道保温材料的发展第24-25页
    2.2 管道保温材选择要求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现行规范保温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对比分析第28-38页
    3.1 经济厚度法第28-29页
    3.2 最大允许热损失法第29-34页
        3.2.1 《绝热技术通则》最大允许热损失值的规定第29-31页
        3.2.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最小保温层厚度的规定第31-32页
        3.2.3 标准对比分析第32-34页
    3.3 最大允许保温外壳温度法第34-35页
    3.4 允许温降法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四章 相当保温层厚度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第38-44页
    4.1 相当保温层厚度定义第38页
    4.2 不同敷设方式散热量对比分析第38-39页
    4.3 相当保温层厚度的理论计算第39-41页
    4.4 管廊供热管道保温层实例分析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不同影响因素下管廊内供热管道保温层厚度研究第44-58页
    5.1 经济厚度的影响因素第44-46页
    5.2 最大允许热损失厚度的影响因素第46-48页
    5.3 最大允许保温外壳温度法保温厚度的影响因素第48-50页
    5.4 允许温降法保温层厚度的影响因素第50-51页
    5.5 相当保温层厚度的影响因素第51-55页
    5.6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六章 相当保温层厚度与经济厚度的比较分析第58-64页
    6.1 供热管道散热量的对比第58-59页
    6.2 两种保温层厚度的保温外壳温度与单位公里温降的对比第59-60页
    6.3 管径、管廊环境温度对两种保温层厚度的影响第60-62页
    6.4 四种保温材料的经济性对比第62页
    6.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7.1 本文研究主要成果第64页
    7.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2页
附表一 直埋管道横断面布置尺寸(mm)第72-74页
附表二 不同城市对应管廊中相当保温层厚度(mm)第74-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宋金建筑大木作发展演变研究
下一篇: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日光温室地表热湿传递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