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温敏型吡喹酮纳米乳凝胶缓释系统的优化设计及体内外评价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1页
    1.1 吡喹酮简介第10-11页
        1.1.1 理化性质第10页
        1.1.2 抗血吸虫病作用第10-11页
        1.1.3 现有制剂及存在问题第11页
    1.2 吡喹酮制剂学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新制剂研究第11-13页
        1.2.2 制剂新技术研究第13-15页
    1.3 温敏型原位凝胶研究进展第15-20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吡喹酮纳米乳的制备与评价第21-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21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2.1 PZQ含量测定第22页
        2.2.2 纳米乳组分的筛选第22-23页
        2.2.3 载药纳米乳的制备第23页
        2.2.4 纳米乳的性质考察第23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31页
        2.3.1 标准曲线第23页
        2.3.2 色谱行为第23-25页
        2.3.3 纳米乳处方筛选第25-29页
        2.3.4 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第29-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纳米乳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与处方优化第32-50页
    3.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1 药品与试剂第32页
        3.1.2 设备与仪器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4页
        3.2.1 纳米乳原位凝胶的制备第32-33页
        3.2.2 胶凝时间的测定第33页
        3.2.3 凝胶渗出液的研究第33页
        3.2.4 体外释放第33-34页
        3.2.5 处方优化实验设计第34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34-49页
        3.3.1 基础处方筛选第34-37页
        3.3.2 体外释放及释药机制第37-38页
        3.3.3 实验设计和模型拟合第38-41页
        3.3.4 响应面分析第41-48页
        3.3.5 纳米乳凝胶处方优化第48-49页
    3.4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纳米乳原位凝胶的细胞毒性与流变学特性第50-56页
    4.1 实验材料第50页
        4.1.1 药品与试剂第50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50页
        4.1.3 细胞株第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2.1 溶液配制第50-51页
        4.2.2 细胞复苏第51页
        4.2.3 细胞培养和传代第51页
        4.2.4 凝胶提取物的制备第51页
        4.2.5 细胞毒性检测第51页
        4.2.6 流变特性研究第51-52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52-55页
        4.3.1 细胞毒性第52-53页
        4.3.2 流变学特性第53-55页
    4.4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纳米乳原位凝胶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第56-62页
    5.1 实验材料第56页
        5.1.1 药品与试剂第56页
        5.1.2 仪器与设备第56页
        5.1.3 实验动物第56页
    5.2 实验方法第56-58页
        5.2.1 药动学实验设计第56页
        5.2.2 血浆样品处理及分析第56-57页
        5.2.3 方法专属性验证第57页
        5.2.4 血浆标准曲线制备第57页
        5.2.5 检测限与定量限第57页
        5.2.6 回收率试验第57页
        5.2.7 精密度实验第57页
        5.2.8 数据分析第57-58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58-60页
        5.3.1 方法专属性第58-59页
        5.3.2 线性、LOD和LOQ第59页
        5.3.3 回收率第59页
        5.3.4 精密度第59页
        5.3.5 药物动力学参数第59-60页
    5.4 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语第62-63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69-71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价铟催化的糖苷合成研究
下一篇:基于代谢组学抗辐射活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