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回族村落的生计方式变迁研究--以宁夏西吉县酸刺村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8页 |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7-9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7-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一)有关宁夏生计方式变迁相关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 (二)研究不足 | 第12页 |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四、理论视角与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 (一)参考理论 | 第15-17页 |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酸刺村概况与酸刺村农民生存现状 | 第18-31页 |
| 第一节 走进酸刺村 | 第18-25页 |
| (一)酸刺村概况 | 第18-22页 |
| (二)酸刺村农业发展史 | 第22-25页 |
| 第二节 酸刺村农民生存现状 | 第25-31页 |
| (一)以打工为主 | 第25-26页 |
| (二)以种地为主 | 第26-29页 |
| (三)其他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动因及其困境 | 第31-54页 |
| 第一节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动因 | 第31-39页 |
| (一)经济动因 | 第31-32页 |
| (二)子女教育动因 | 第32-33页 |
| (三)大众传媒动因 | 第33-36页 |
| (四)政策因素动因 | 第36-38页 |
| (五)城市生活动因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遇到的问题 | 第39-54页 |
| (一)个人层面 | 第39-49页 |
| (二)社会层面 | 第49-54页 |
| 第三章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后的新面貌及其问题 | 第54-71页 |
| 第一节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后的新面貌 | 第54-59页 |
| (一)衣食住行大幅改观 | 第54-57页 |
| (二)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 第57-58页 |
| (三)村庄逐步走向开放 | 第58-59页 |
| 第二节 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后的问题 | 第59-71页 |
| (一)有关社会方面 | 第60-62页 |
| (二)有关传统文化方面 | 第62-67页 |
| (三)有关价值观方面 | 第67-69页 |
| (四)有关空巢老人与儿童方面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有关酸刺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的建议 | 第71-78页 |
| (一)政府层面 | 第71-74页 |
| (二)村庄健康发展层面 | 第74-76页 |
| (三)个人意识层面 | 第76-78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