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白星病的病原学及生防菌筛选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烟草的现状 | 第11页 |
1.2 烟草主要病害与防治 | 第11-14页 |
1.2.1 烟草白星病病害症状 | 第11-12页 |
1.2.2 烟草白星病病的防治 | 第12-13页 |
1.2.3 烟草生长发育期的其他叶斑病 | 第13-14页 |
1.3 茎点霉属和叶点霉属 | 第14-15页 |
1.3.1 茎点霉属和叶点霉属的分类与区别 | 第14-15页 |
1.3.2 茎点霉的寄主范围 | 第15页 |
1.4 分子鉴定 | 第15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5-17页 |
1.5.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17-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2页 |
2.2.1 菌种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 第22-23页 |
2.2.2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 第23-24页 |
2.2.3 分离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4-31页 |
2.2.4 分离菌株的侵染性检测 | 第31-32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2.3.1 结论 | 第32页 |
2.3.2 讨论 | 第32-34页 |
3 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4-4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方法 | 第34-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3.2.1 不同培养基对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影响 | 第36页 |
3.2.2 pH值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温度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4 光照对病原菌菌落直径的影响 | 第39页 |
3.2.5 湿度对病原菌致病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3.3.1 结论 | 第40页 |
3.3.2 讨论 | 第40-42页 |
4 烟草白星病病原拮抗菌的筛选及药剂抑菌实验 | 第42-48页 |
4.1.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4.1.1 材料: | 第42页 |
4.1.2 方法 | 第42-43页 |
4.2.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4.2.1 拮抗菌的形态观察 | 第43-44页 |
4.2.2 拮抗菌的抑菌率 | 第44-45页 |
4.2.3 药剂对烟草白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 第45-46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4.3.1 结论 | 第46-47页 |
4.3.2 讨论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Ⅰ rDNA-ITS测序结果 | 第52-61页 |
附录Ⅱ rDNA-β-tubulin测序结果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