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1.4.1 技术路线图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2.1.1 慈善 | 第12页 |
2.1.2 慈善组织 | 第12页 |
2.1.3 政府责任 | 第12-1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1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3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3页 |
2.2.3 契约失灵理论 | 第13-14页 |
2.2.4 志愿失灵理论 | 第14页 |
2.2.5 相互依赖理论 | 第14-16页 |
3 其它地区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 | 第16-20页 |
3.1 香港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举措 | 第16-17页 |
3.1.1 成立条件 | 第16页 |
3.1.2 政策监管 | 第16页 |
3.1.3 税收优惠 | 第16-17页 |
3.1.4 审计核查 | 第17页 |
3.1.5 资金支持 | 第17页 |
3.1.6 信息公开 | 第17页 |
3.2 上海市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举措 | 第17-19页 |
3.2.1 募捐形式不断创新 | 第18页 |
3.2.2 政府对慈善事业补助日益增加 | 第18页 |
3.2.3 对慈善信息公开提出新要求 | 第18页 |
3.2.4 慈善政策法规日益健全 | 第18-19页 |
3.2.5 福利彩票成为慈善的重要载体 | 第19页 |
3.2.6 政府扶持民间慈善组织 | 第19页 |
3.3 对扬州市政府的主要启示 | 第19-20页 |
3.3.1 建立政策法规是组织规范发展的基础 | 第19页 |
3.3.2 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 第19页 |
3.3.3 要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19-20页 |
4 扬州市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现状 | 第20-24页 |
4.1 扬州市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4.2 扬州市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现状 | 第21-24页 |
4.2.1 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 第21页 |
4.2.2 法律政策支持 | 第21-22页 |
4.2.3 财政拨款支持 | 第22页 |
4.2.4 监察和公开 | 第22页 |
4.2.5 慈善项目支持 | 第22-24页 |
5 扬州市慈善组织发展中由于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产生的问题及成因 | 第24-30页 |
5.1 扬州市慈善组织发展中由于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产生的问题 | 第24-26页 |
5.1.1 公信力不足 | 第24页 |
5.1.2 公众慈善意识弱 | 第24页 |
5.1.3 慈善组织的设立条件较高 | 第24-25页 |
5.1.4 慈善组织地位尴尬 | 第25页 |
5.1.5 慈善组织相关法律不健全及法规政策的滞后 | 第25-26页 |
5.1.6 慈善组织的筹款方式单一 | 第26页 |
5.1.7 缺乏慈善专业人才 | 第26页 |
5.2 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5.2.1 政府责任缺位 | 第26-28页 |
5.2.2 政府责任错位 | 第28页 |
5.2.3 政府责任越位 | 第28-30页 |
6 完善扬州市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应尽责任的对策建议 | 第30-37页 |
6.1 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角色与定位 | 第30-31页 |
6.1.1 引导者 | 第30页 |
6.1.2 推动者 | 第30页 |
6.1.3 调控者 | 第30页 |
6.1.4 合作者 | 第30-31页 |
6.1.5 监督者 | 第31页 |
6.2 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应对政府责任缺位的具体措施 | 第31-34页 |
6.2.1 加强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策支持 | 第31-32页 |
6.2.2 建立人人平等的慈善救助制度 | 第32页 |
6.2.3 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慈善活动的途径 | 第32页 |
6.2.4 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 第32-33页 |
6.2.5 重视对慈善文化的培育 | 第33页 |
6.2.6 重视慈善组织运行的透明度 | 第33-34页 |
6.2.7 加强监督机制的科学化 | 第34页 |
6.2.8 强化政府对慈善组织的审计 | 第34页 |
6.3 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应对政府责任错位的具体措施 | 第34-35页 |
6.3.1 改变慈善组织和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 第34-35页 |
6.3.2 强化慈善政策的针对性 | 第35页 |
6.3.3 增加慈善政策的包容和开放度 | 第35页 |
6.3.4 重视捐赠的后续管理 | 第35页 |
6.4 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应对政府责任越位的具体措施 | 第35-37页 |
6.4.1 政府要学会适当放权 | 第36页 |
6.4.2 加强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 | 第36页 |
6.4.3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