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1.1 萃取剂分类及萃取剂互溶性规律 | 第10-12页 |
1.2 萃取剂的性质及选择 | 第12-15页 |
1.2.1 单一溶剂和混合溶剂 | 第12-13页 |
1.2.2 萃取剂的选择 | 第13-15页 |
1.3 萃取精馏的分类、操作模式及规则: | 第15-18页 |
1.3.1 连续萃取精馏 | 第15-16页 |
1.3.2 间歇萃取精馏 | 第16-18页 |
1.3.2.1 一次加料方式间歇萃取精馏 | 第16页 |
1.3.2.2 连续加料方式萃取精馏 | 第16-18页 |
1.3.3 萃取精馏操作规则 | 第18页 |
1.4 操作参数对萃取精馏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间歇萃取精馏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2页 |
1.6 间歇萃取精馏的模拟计算 | 第22-24页 |
1.6.1 间歇萃取精馏的模拟计算的意义 | 第22-23页 |
1.6.2 化工过程模拟的作用和局限性 | 第23-24页 |
1.6.2.1 化工过程模拟的作用 | 第23页 |
1.6.2.2 化工过程模拟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1.6.3 精馏过程模拟的分类和构造 | 第24页 |
1.7 间歇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的发展状况 | 第24-31页 |
1.7.1 严格的平衡级精馏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1.7.1.1 平衡级模型 | 第27-28页 |
1.7.1.2 严格的平衡级精馏模型计算方法 | 第28页 |
1.7.2 间歇萃取精馏的操作优化 | 第28-29页 |
1.7.3 分批精馏过程的操作策略 | 第29页 |
1.7.4 分批精馏塔的典型塔型 | 第29-31页 |
1.8 分批萃取精馏过程优化的发展 | 第31-34页 |
1.9 分批萃取精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第34-35页 |
第二章 萃取精馏中二元混合溶剂的研究 | 第35-60页 |
2.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35-39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2.1.2 实验萃取剂的准备 | 第36-37页 |
2.1.3 体系的物理性质 | 第37-38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2.1.5 分析条件及方法 | 第38页 |
2.1.6 实验装置及分析设备的校核 | 第38-39页 |
2.2 萃取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溶剂的实验研究 | 第39-42页 |
2.2.1 溶剂比对体系分离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2 混合溶剂对体系分离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 萃取精馏分离苯和环己烷溶剂的实验研究 | 第42-45页 |
2.3.1 混合溶剂NMP+DMSO分离环己烷-苯体系的研究 | 第42-43页 |
2.3.2 混合溶剂NMP+DMF分离环己烷-苯体系的研究 | 第43-44页 |
2.3.3 混合溶剂(DMSO+DMF)分离苯-环己烷体系的研究 | 第44-45页 |
2.4 修正UNIFAC模型选择萃取精馏溶剂的研究 | 第45-50页 |
2.4.1 UNIFAC模型计算相对挥发度 | 第46-49页 |
2.4.2 实验结果的关联 | 第49-50页 |
2.5 温度和溶剂比对混合溶剂性能的影响 | 第50-55页 |
2.5.1 混合溶剂溶剂比对萃取精馏过程的影响 | 第50-51页 |
2.5.2 温度对萃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2.6 副溶剂的选择 | 第55-60页 |
第三章 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实验研究 | 第60-87页 |
3.1 间歇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 第61页 |
3.2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 第61-64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61-63页 |
3.2.2 实验步骤与操作 | 第63-64页 |
3.2.2.1 实验物系 | 第63页 |
3.2.2.2 实验操作 | 第63-64页 |
3.2.3 检测仪器和分析方法 | 第64页 |
3.3 实验中的现象及过程特征 | 第64-70页 |
3.3.1 常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65-67页 |
3.3.2 常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中塔顶馏分浓度的变化规律 | 第67-70页 |
3.4 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70-76页 |
3.4.1 回流比对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 | 第70-73页 |
3.4.1.1 回流比对塔顶馏分最高含量的影响 | 第70-72页 |
3.4.1.2 回流比对塔顶馏分产量及产品馏出速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3.4.2 溶剂加入速率对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 | 第73-76页 |
3.4.2.1 溶剂加入速率对塔顶馏分最高含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3.4.2.2 溶剂加入速率对塔顶馏分产量及产品馏出速率的影响 | 第74-76页 |
3.5 衡量间歇萃取精馏分离工艺的两个主要指标 | 第76-78页 |
3.6 混合溶剂常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的模拟 | 第78-83页 |
3.6.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79页 |
3.6.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9-81页 |
3.6.3 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81-83页 |
3.7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83-84页 |
3.8 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因素 | 第84-87页 |
3.8.1 塔身持液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3.8.2 混合溶剂进料位置的影响 | 第85-87页 |
第四章 带有中间贮罐塔的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的研究 | 第87-108页 |
4.1 带有中间贮罐塔的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的实验研究 | 第87-94页 |
4.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87-90页 |
4.1.1.1 中间贮罐 | 第89-90页 |
4.1.1.2 塔底出料的控制 | 第90页 |
4.1.2 实验操作步骤 | 第90-91页 |
4.1.3 试剂的准备、分析条件及方法 | 第91-92页 |
4.1.3.1 实验萃取剂的准备 | 第91页 |
4.1.3.2 分析条件及方法 | 第91-92页 |
4.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94页 |
4.2 带有中间贮罐的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的模拟 | 第94-105页 |
4.2.1 实验装置的数学描述 | 第94页 |
4.2.2 数学模型基本假设 | 第94-95页 |
4.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95-98页 |
4.2.4 相关参数热力学模型 | 第98-99页 |
4.2.5 方程的数值解法 | 第99-100页 |
4.2.6 计算流程 | 第100-105页 |
4.3 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8-1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0-113页 |
参 考 文 献 | 第113-123页 |
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