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1.1.1 现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1.1.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影响 | 第9页 |
1.1.3 研究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2.2.2 历史研究法 | 第12页 |
2.2.3 逻辑分析法 | 第12页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3.1 自然 | 第12-13页 |
3.2 自然教育 | 第13页 |
3.3 自然主义 | 第13页 |
3.4 体育思想 | 第13-14页 |
3.5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 第14-15页 |
3.6 课程目标 | 第15页 |
3.7 体育课程目标 | 第15页 |
3.8 近现代 | 第15-16页 |
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 | 第16-27页 |
4.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时期 | 第16-20页 |
4.1.1 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4.1.2 代表人物 | 第17页 |
4.1.3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4.1.4 基本观点 | 第18-20页 |
4.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军国民体育思想、民族体育思想的对比 | 第20-24页 |
4.2.1 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 第20页 |
4.2.2 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兴起与衰落 | 第20-21页 |
4.2.3 两者的对比 | 第21-22页 |
4.2.4 民族体育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 | 第22-23页 |
4.2.5 两者的对比 | 第23-24页 |
4.3 近代(国民党统治时期)颁布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 第24-26页 |
4.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 | 第26-27页 |
4.4.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积极影响 | 第26-27页 |
4.4.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消极影响 | 第27页 |
5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 | 第27-36页 |
5.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现代几种思想的对比 | 第27-31页 |
5.1.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前苏联学校体育思想 | 第28-29页 |
5.1.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体质教育思想 | 第29页 |
5.1.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终身体育思想” | 第29-30页 |
5.1.4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思想 | 第30-31页 |
5.2 现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 第31-35页 |
5.2.1 1956 年:提出了新中国第一个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 第32-33页 |
5.2.2 1961 年: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目标体系的确立 | 第33页 |
5.2.3 1978 年: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形成 | 第33-34页 |
5.2.4 1987 年:多元化体育教育思想影响下的课程目标的产生 | 第34页 |
5.2.5 新世纪“人性化”的体育课程目标 | 第34-35页 |
5.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现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6 历史经验及其启示 | 第36-39页 |
6.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 | 第36-37页 |
6.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现代化演进与人的现代化 | 第37-38页 |
6.3 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人文性的回归 | 第38-39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7.1 结论 | 第39-40页 |
7.2 建议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