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喷嘴横向流中雾化场实验及数值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喷雾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 第9-10页 |
1.1.2 喷雾的重要装置——喷嘴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雾化机理学说 | 第11-13页 |
1.2.2 雾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横向流雾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任务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旋流喷嘴结构设计 | 第19-25页 |
2.1 旋流式喷嘴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 喷嘴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2.3 结构尺寸对喷嘴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 喷嘴设计计算结果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单喷嘴开放环境下雾化场研究 | 第25-53页 |
3.1 喷嘴喷雾实验 | 第25-34页 |
3.1.1 光脉动法测试理论 | 第25-27页 |
3.1.2 光脉动法测试装置 | 第27-29页 |
3.1.3 系统标定 | 第29页 |
3.1.4 喷雾实验 | 第29-34页 |
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34-46页 |
3.2.1 连续相基本控制方程 | 第34-36页 |
3.2.2 湍流流动模型 | 第36-38页 |
3.2.3 离散相控制方程 | 第38-40页 |
3.2.4 连续相与离散相耦合模型 | 第40页 |
3.2.5 雾化模型 | 第40-42页 |
3.2.6 雾滴破碎模型 | 第42页 |
3.2.7 雾滴蒸发模型 | 第42-43页 |
3.2.8 雾滴碰撞模型 | 第43-44页 |
3.2.9 雾滴碰壁模型 | 第44-45页 |
3.2.10 数值模拟算法 | 第45-46页 |
3.3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3.3.1 外流场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3.3.2 边界条件及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3.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横向流中单喷嘴雾化场研究 | 第53-68页 |
4.1 实验台的设计与搭建 | 第53-58页 |
4.1.1 实验系统 | 第53-54页 |
4.1.2 横向流实验台 | 第54-57页 |
4.1.3 实验测量方法 | 第57-58页 |
4.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4.2.1 横向流速度对雾滴粒径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2 喷射方向角对雾滴粒径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横向流喷雾场数值模拟 | 第60-66页 |
4.3.1 横向流雾化场物理模型 | 第60页 |
4.3.2 横向流流道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4.3.3 边界条件及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4.3.4 横向流雾化场数值模拟 | 第62-63页 |
4.3.5 理论模型精度分析 | 第63-65页 |
4.3.6 横向流速度对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65页 |
4.3.7 喷射方向角对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燃烧室内喷嘴布置优化探讨 | 第68-77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68页 |
5.2 雾化场物理模型 | 第68-69页 |
5.3 网格划分及计算方法 | 第69页 |
5.4 空间均匀性定义 | 第69-71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5页 |
5.5.1 α=0°、β=0° 时的雾滴分布情况 | 第71-72页 |
5.5.2 喷射角度α、β对均匀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5.5.3 喷射角度优化方案 | 第73-74页 |
5.5.4 雾化角对均匀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3-86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