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2.1 专利费用资助政策和专利资助政策 | 第9页 |
1.2.2 政策评估与专利资助政策评估 | 第9页 |
1.2.3 政策投入、政策产出与政策效果 | 第9-10页 |
1.3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2 国内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3 国内其它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评价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政策评估的兴起与内涵 | 第17-18页 |
2.1.1 政策评估的兴起 | 第17页 |
2.1.2 政策评估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 政策评估标准 | 第18-20页 |
2.2.1 技术标准与社会政治标准 | 第18-19页 |
2.2.2 公平标准和效率标准 | 第19-20页 |
2.2.3 其它标准 | 第20页 |
2.3 政策评估方法 | 第20-21页 |
2.4 政策评估模式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专利资助政策的由来及内容 | 第23-32页 |
3.1 我国专利资助政策的由来 | 第23页 |
3.2 专利资助政策的内容 | 第23-30页 |
3.2.1 资助对象 | 第24-25页 |
3.2.2 资助的专利类型 | 第25-26页 |
3.2.3 资助的种类 | 第26-28页 |
3.2.4 资助金额 | 第28-29页 |
3.2.5 资助时间 | 第29页 |
3.2.6 资助的产业领域 | 第29-30页 |
3.3 我国专利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 第30-32页 |
3.3.1 专利资助政策内涵不断扩充 | 第30页 |
3.3.2 各地方政府正逐渐把发明专利作为资助重点 | 第30页 |
3.3.3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专利资助政策的关注力度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的确定 | 第32-40页 |
4.1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2页 |
4.2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9页 |
4.2.1 相关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 第32-37页 |
4.2.2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整合与完善 | 第37-39页 |
4.3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的评估 | 第40-54页 |
5.1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40-43页 |
5.2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过程及结果 | 第43-48页 |
5.2.1 评估方法与思路 | 第43页 |
5.2.2 评估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 | 第43-45页 |
5.2.3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评估过程 | 第45-46页 |
5.2.4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评估的结果 | 第46-48页 |
5.3 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8-51页 |
5.3.1 专利资助政策目标的滞后性 | 第48-49页 |
5.3.2 资助对象与资助专利类型的规定不合理 | 第49页 |
5.3.3 资助种类过于狭窄,其中专项资助存在严重争议 | 第49-50页 |
5.3.4 专利资助金发放时间不合理 | 第50页 |
5.3.5 专利资助的金额设计不合理 | 第50页 |
5.3.6 专利资助政策评估机制欠缺 | 第50-51页 |
5.4 提高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绩效的建议 | 第51-54页 |
5.4.1 明确专利资助政策合理目标 | 第51页 |
5.4.2 明确专利资助的对象与资助专利的类型 | 第51-52页 |
5.4.3 规范专利资助的种类 | 第52页 |
5.4.4 改变资助金发放时间 | 第52页 |
5.4.5 改变资助金额的发放额度 | 第52-53页 |
5.4.6 确立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 | 第53页 |
5.4.7 逐步建立综合性评估机制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61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