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2章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第17-24页
    2.1 企业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2.1.1 企业的规模与实力第17页
        2.1.2 企业市场环境第17-18页
        2.1.3 企业创新意识第18页
        2.1.4 企业管理能力第18页
    2.2 科研机构及高校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第18-21页
        2.2.1 科研机构及高校与企业合作第19页
        2.2.2 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创新投入第19-20页
        2.2.3 科研机构及高校的成果转化第20-21页
    2.3 政府对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2.3.1 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21页
        2.3.2 政府对市场竞争的调控第21-22页
        2.3.3 政府对产业聚集的引导第22-23页
        2.3.4 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机理分析第24-29页
    3.1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动因第24-25页
        3.1.1 发展需要第24页
        3.1.2 市场需求第24-25页
        3.1.3 制度变化第25页
    3.2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效应第25-27页
        3.2.1 集聚效应第25-26页
        3.2.2 扩散效应第26-27页
        3.2.3 关联效应第27页
    3.3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过程分析第27-28页
        3.3.1 企业创新过程分析第27页
        3.3.2 科研机构及高校创新过程分析第27-28页
        3.3.3 政府创新过程分析第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模型的构建第29-37页
    4.1 构建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第29-30页
        4.1.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分析第29页
        4.1.2 系统动力学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模型中的应用第29-30页
    4.2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系统的内部条件第30-31页
        4.2.1 系统建模的目的第30页
        4.2.2 模型的设计思路及假设条件第30-31页
        4.2.3 系统边界的确定第31页
    4.3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系统因果关系分析第31-34页
        4.3.1 企业创新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第32-33页
        4.3.2 科研机构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第33-34页
        4.3.3 政府财政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第34页
    4.4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系统流程图确立第34-36页
        4.4.1 模型涉及的公式第35页
        4.4.2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系统流程图第35-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5章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模型仿真实证分析第37-45页
    5.1 模型参数值的确定第37-38页
        5.1.1 初始值的确定第37页
        5.1.2 常数值的确定第37-38页
    5.2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38-41页
        5.2.1 直观检验第39页
        5.2.2 运行检验第39页
        5.2.3 历史检验第39-41页
    5.3 仿真分析结果第41-44页
        5.3.1 R&D 经费投入比重对产业总收益的影响第41-42页
        5.3.2 技术依存度对产业总收益的影响第42-43页
        5.3.3 政府支持度对产业总收益的影响第43页
        5.3.4 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对开发新产品投资的影响第43-44页
    5.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6章 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对策第45-51页
    6.1 企业方面第45-47页
        6.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45页
        6.1.2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第45-46页
        6.1.3 加大R&D 创新投入第46-47页
    6.2 科研机构及高校方面第47-48页
        6.2.1 加强同国外科研机构及高校的合作第47页
        6.2.2 重视创新成果转化第47-48页
        6.2.3 促进信息共享第48页
    6.3 政府方面第48-50页
        6.3.1 加大产权制度的保护第48-49页
        6.3.2 完善产业创新的环境第49页
        6.3.3 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第49-50页
    6.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法制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对台招商引资管理问题研究--以新余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