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结构及内容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4-15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页
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与互动理论第15-26页
    2.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第15-17页
        2.1.1 城市第15-16页
        2.1.2 城市化第16页
        2.1.3 经济增长第16-17页
    2.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理论第17-20页
        2.2.1 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化的作用机制第17页
        2.2.2 经济增长推动城市化的理论模型第17-18页
        2.2.3 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18-20页
        2.2.4 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第20页
    2.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中介——技术创新第20-24页
        2.3.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第21-22页
        2.3.2 城市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第22页
        2.3.3 技术创新及其扩散加速城市化第22-23页
        2.3.4 城市体系与创新扩散关联性第23页
        2.3.5 技术创新有利于经济增长第23-24页
    2.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第24-26页
3 城市化的发展第26-29页
    3.1 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第26-27页
    3.2 世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第27页
    3.3 中国城市化进程第27-29页
4 中国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第29-42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9-31页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9-30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0-31页
    4.2 因子分析法第31-33页
        4.2.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第31-32页
        4.2.2 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第32-33页
    4.3 中国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第33-42页
        4.3.1 中国 31 个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因子分析第33-39页
        4.3.2 中国城市化水平评价结果分析第39-42页
5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实证分析第42-48页
    5.1 协调性内涵第42-43页
    5.2 演变规律第43页
    5.3 协调度模型的建立第43-48页
        5.3.1 协调度模型及其类型判别第43-45页
        5.3.2 协调度模型的具体步骤第45页
        5.3.3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分析结果第45-48页
6 中国城市化进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第48-52页
    6.1 中国城市化现状第48-49页
    6.2 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第49-52页
        6.2.1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第49-50页
        6.2.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50-51页
        6.2.3 失地农民就业难、农民工被边缘化第51-52页
        6.2.4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第52页
7 政策建议与结论第52-59页
    7.1 政策建议第52-57页
        7.1.1 实行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缩小区域差异第53-54页
        7.1.2 转变投资型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的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第54-55页
        7.1.3 构建有效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第55-56页
        7.1.4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优化城市结构第56-57页
    7.2 主要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6页
发表论文情况及所获奖励第66-67页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第67-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下一篇:数据挖掘在股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