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1.1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概述 | 第8-9页 |
1.2 药物控制释放系统概述 | 第9-12页 |
1.2.1 植入型药物控释系统 | 第10-11页 |
1.2.2 水凝胶药物控释系统 | 第11页 |
1.2.3 脂质体和纳米粒 | 第11-12页 |
1.3 两亲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 | 第12-17页 |
1.3.1 两亲性共聚物纳米胶束核壳结构 | 第13-16页 |
1.3.1.1 胶束内核 | 第13-15页 |
1.3.1.2 胶束外壳 | 第15-16页 |
1.3.2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 第16页 |
1.3.3 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载药效率 | 第16-17页 |
1.4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 第17-19页 |
1.5 紫杉醇 | 第19-23页 |
1.5.1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 | 第19-20页 |
1.5.2 新型紫杉醇制剂 | 第20-23页 |
1.5.2.1 紫杉醇前药 | 第20-21页 |
1.5.2.2 脂质体 | 第21页 |
1.5.2.3 药质体 | 第21-22页 |
1.5.2.4 聚酯载体 | 第22-23页 |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25-32页 |
2.1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1 试剂 | 第25页 |
2.1.2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25-26页 |
2.1.2.1 丙交酯单体的制备 | 第25页 |
2.1.2.2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测定 | 第26-31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2.2.1.1 ~1H核磁共振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 | 第26页 |
2.2.1.2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第26页 |
2.2.1.3 凝胶渗透色谱测试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 第26-27页 |
2.2.1.4 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 | 第27页 |
2.2.1.5 表面张力测试 | 第27页 |
2.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2.2.2.1 ~1H核磁共振谱 | 第28-29页 |
2.2.2.2 差示扫描量热 | 第29页 |
2.2.2.3 凝胶渗透色谱法 | 第29页 |
2.2.2.4 X射线衍射 | 第29-30页 |
2.2.2.5 表面张力测定两亲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 | 第30-31页 |
2.3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基本性质研究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3.2.1 原料和仪器 | 第32-33页 |
3.2.2 载紫杉醇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33页 |
3.2.2.1 直接溶解法 | 第33页 |
3.2.2.2 溶剂挥发薄膜水化法 | 第33页 |
3.2.3 胶束包封效率 | 第33-34页 |
3.2.4 胶束的大小和形态 | 第34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4-39页 |
3.3.1 胶束药物的包封性质 | 第34-37页 |
3.3.2 胶束的大小和形态 | 第37-39页 |
3.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外细胞抑制研究 | 第40-49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原料与仪器 | 第4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4.3.1 载紫杉醇纳米胶束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40-41页 |
4.3.2 载紫杉醇纳米胶束对C6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 | 第4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4.4.1 载药胶束溶液的体外释放 | 第41-44页 |
4.4.2 载药胶束冻干复溶的体外释放 | 第44-45页 |
4.4.3 空白胶束及载药胶束对C6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 第45-48页 |
4.5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立构复合载药胶束的基本性能及体外释放行为 | 第49-57页 |
5.1 前言 | 第4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5.2.1 原料 | 第49-50页 |
5.2.2 PLA-PEG-PLA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页 |
5.2.3 紫杉醇载药胶束的制备 | 第50页 |
5.2.4 立构复合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 | 第50-51页 |
5.2.5 胶束粒径和形貌 | 第51页 |
5.2.6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测试 | 第5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5.3.1 立构复合胶束的药物包封性质 | 第51-53页 |
5.3.2 立构复合载药胶束粒径和形貌 | 第53页 |
5.3.3 立构复合胶束的体外缓释 | 第53-56页 |
5.4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章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