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拉威尔及其钢琴音乐创作概况 | 第8-12页 |
(一)、作曲家拉威尔 | 第8-9页 |
(二)、拉威尔的钢琴音乐创作 | 第9-10页 |
1、印象主义风格 | 第9页 |
2、传统音乐元素 | 第9-10页 |
3、民族音乐元素 | 第10页 |
(三)、《水之嬉戏》、《海上孤舟》、《水妖》的创作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水之嬉戏》、《海上孤舟》、《水妖》音乐形态分析 | 第12-39页 |
(一)、曲式结构 | 第12-21页 |
1、《水之嬉戏》结构 | 第12-15页 |
2、《海上孤舟》结构 | 第15-18页 |
3、《水妖》结构 | 第18-21页 |
(二)、和声运用 | 第21-25页 |
1、平行和弦 | 第21-22页 |
2、附加音和弦 | 第22-23页 |
3、高叠和弦 | 第23-24页 |
4、二度和弦 | 第24-25页 |
(三)、调式语言 | 第25-30页 |
1、自然调式 | 第25-26页 |
2、五声调式 | 第26-27页 |
3、全音阶 | 第27-29页 |
4、混合调性 | 第29-30页 |
(四)、旋律特征 | 第30-32页 |
1、较为鲜明的音乐主题线条 | 第30页 |
2、歌唱性的旋律 | 第30-32页 |
(五)、节奏节拍 | 第32-34页 |
1、节奏对位 | 第32-33页 |
2、复合节拍 | 第33-34页 |
(六)、织体手法 | 第34-39页 |
1、多层次的声部结构 | 第34-35页 |
2、震音颤音 | 第35-36页 |
3、琶音 | 第36-37页 |
(1)、加音阶的琶音 | 第36页 |
(2)、音域广阔的琶音 | 第36-37页 |
(3)、大跨度的琶音 | 第37页 |
(4)、双手不同向琶音 | 第37页 |
4、刮奏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水之嬉戏》、《海上孤舟》、《水妖》的演奏要点 | 第39-47页 |
(一)、指触 | 第39-43页 |
(二)、踏板 | 第43-46页 |
(三)、节奏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水”的描绘在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表现意义 | 第47-52页 |
(一)、表现“水”之纤巧灵动 | 第47-49页 |
(二)、表现“水”之雄浑磅礴 | 第49-50页 |
(三)、表现“水”之亦仙亦魔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