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耐铝毒机制的研究

致谢第7-11页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6页
    1.1 铝对植物的毒害效应第18-24页
        1.1.1 酸性土壤和铝毒第18-19页
        1.1.2 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9-20页
        1.1.3 铝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第20-21页
        1.1.4 铝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1页
        1.1.5 铝对植物ATP酶活性的影响第21-22页
        1.1.6 铝对植物氧化系统的影响第22页
        1.1.7 铝对植物矿质元素代谢的影响第22-24页
    1.2 植物适应铝胁迫的生理机制第24-27页
        1.2.1 外部排斥机制第24-26页
        1.2.2 内部忍耐机制第26-27页
    1.3 植物耐铝性的研究方法与进展第27-33页
        1.3.1 植物耐铝性的筛选鉴定方法第27-28页
        1.3.2 耐铝基因的研究与发掘第28-30页
        1.3.3 蛋白质组学在研究植物耐铝毒上的应用第30-31页
        1.3.4 基因芯片在研究植物耐铝毒上的应用第31-32页
        1.3.5 大麦耐铝机制研究第32-33页
    1.4 西藏野生大麦耐铝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33-3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西藏野生大麦耐铝性鉴定和耐性基因型筛选第36-4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6-38页
        2.1.1 大麦材料第36-37页
        2.1.2 植株培养与试验设计第37-38页
        2.1.3 统计分析第3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2.2.1 离心管中水培铝处理筛选第38-41页
        2.2.2 基于发芽盒-滤纸-高浓度铝胁迫的耐铝性筛选第41-44页
        2.2.3 长时间水培铝胁迫下筛选结果第44页
    2.3 讨论第44-48页
第三章 铝胁迫对西藏野生大麦光合特性及铝吸收与分布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48-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3.1.1 植株培养与试验设计第49页
        3.1.2 分析测定方法第49-50页
        3.1.3 统计分析第5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3.2.1 铝胁迫对野生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50-51页
        3.2.2 铝胁迫对野生大麦幼苗光合与荧光参数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51-52页
        3.2.3 铝胁迫下野生大麦幼苗铝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第52-53页
        3.2.4 铝胁迫下大麦幼苗根尖铝荧光定位及基因型差异第53-54页
    3.3 讨论第54-57页
第四章 铝胁迫对西藏野生大麦矿质元素含量、ATP酶活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57-7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4.1.1 幼苗培养与试验设计第58-59页
        4.1.2 分析测定方法第59页
        4.1.3 统计分析第59页
    4.2 结果分析第59-67页
        4.2.1 铝胁迫对野生大麦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59-61页
        4.2.2 铝胁迫对野生大麦ATP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61-64页
        4.2.3 铝胁迫对野生大麦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64-67页
    4.3 讨论第67-71页
第五章 铝胁迫及外源柠檬酸对西藏野生大麦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71-8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2-73页
        5.1.1 植株培养与试验设计第72页
        5.1.2 分析测定方法第72-7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3-85页
        5.2.1 铝胁迫对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第73-74页
        5.2.2 外源NIF、A9C、CHM对铝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第74-76页
        5.2.3 根系柠檬酸分泌与ATP酶活性的相关性第76-77页
        5.2.4 外源柠檬酸对铝胁迫下大麦生长与生理的影响第77-85页
    5.3 讨论第85-87页
第六章 铝胁迫对西藏野生大麦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87-11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87-91页
        6.1.1 试验设计第87-88页
        6.1.2 蛋白检测第88-90页
        6.1.3 实时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第90-9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1-103页
        6.2.1 蛋白双向电泳结果分析第91-96页
        6.2.2 铝胁迫下部分上调表达蛋白的qRT-PCR分析第96-101页
        6.2.3 低pH条件下差异表达蛋白点的比对及部分差异点的质谱鉴定第101-103页
    6.3 讨论第103-111页
第七章 铝胁迫对西藏野生大麦基因转录谱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11-133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11-116页
        7.1.1 试验设计第111-112页
        7.1.2 芯片检测第112-116页
        7.1.3 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第116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16-126页
        7.2.1 铝胁迫诱导部分上调表达基因的RT-PCR分析第116-119页
        7.2.2 铝胁迫下大麦根系基因转录水平的基因型差异第119-122页
        7.2.3 铝胁迫下不同铝耐性基因型大麦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第122-126页
    7.3 讨论第126-133页
第八章 磷营养对铝胁迫西藏野生大麦生长与生理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33-151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134-135页
        8.1.1 试验设计第134页
        8.1.2 分析测定方法第134-135页
        8.1.3 统计分析第135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135-148页
        8.2.1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SPAD及生物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35-137页
        8.2.2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荧光参数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37页
        8.2.3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37-138页
        8.2.4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38-140页
        8.2.5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大麦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0页
        8.2.6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ATP酶活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0-142页
        8.2.7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铝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2-143页
        8.2.8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根尖铝荧光定位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3-144页
        8.2.9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有机酸分泌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4页
        8.2.10 不同浓度磷对铝胁迫下大麦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144-148页
    8.3 讨论第148-151页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77页
附录第177-208页
    附表1 基因芯片耐铝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表达序列表第177-178页
    附表2 基因芯片耐铝相关基因表达量序列表第178-208页
缩略词表第208-210页
图目录第210-211页
表目录第211-212页
博士期间发表或已投稿的文章第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个抗氧化胁迫相关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数字散斑干涉三维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