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主—客体系的设计、合成与非线性光学性能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主-客功能体系第14-30页
        1.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概述第14-19页
        1.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功能化和主-客体功能材料第19-21页
        1.1.3 离子型框架的形成第21-27页
        1.1.4 离子客体对离子型框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27-28页
        1.1.5 离子型框架在主-客体功能材料中的应用第28-30页
    1.2 非线性光学效应与非线性光学材料第30-37页
        1.2.1 非线性光学第30-31页
        1.2.2 分子基非线性光学材料及应用第31-36页
        1.2.3 金属-有机框架非线性光学晶体第36-37页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7-40页
        1.3.1 问题的提出第38-39页
        1.3.2 本文的工作第39-40页
第二章 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和发光团的合成与表征第40-50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6页
        2.2.1 测试与表征第41页
        2.2.2 离子型荧光和非线性光学生色团的合成第41-44页
        2.2.3 中性荧光和非线性光学生色团的合成第44-46页
        2.2.4 含中性生色团的杂化薄膜的制备第46页
    2.3 结果讨论第46-49页
        2.3.1 合成与分离第46页
        2.3.2 光学性能第46-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阳离子染料在阴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中的组装及其双光子激射性能第50-72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测试与表征第51-52页
        3.2.2 Bio-MOF-1的合成第52页
        3.2.3 离子交换第52页
        3.2.4 染料浓度的确定第52-53页
        3.2.5 Bio-MOF-1晶体外形和离子染料尺寸的相关计算第5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3-70页
        3.3.1 Bio-MOF-1晶体的合成与孔道特征第53-54页
        3.3.2 荧光染料离子R6G与bio-MOF-1中的阳离子交换第54-55页
        3.3.3 DMASM与bio-MOF-1中的阳离子交换动力学与热力学第55-60页
        3.3.4 DMASM@bio-MOF-1的晶体的表征第60-61页
        3.3.5 单光子荧光性能第61-65页
        3.3.6 双光子荧光和激射第65-70页
        3.3.7 非线性光学性能第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生色团在阴离子金属-有机框架孔道中的有序组装及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第72-88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5页
        4.2.1 分析和测试第73页
        4.2.2 ZJU-28晶体的合成第73-74页
        4.2.3 离子交换制备含染料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第74页
        4.2.4 晶体中染料含量的确定第74-7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4.3.1 晶体的合成和结构描述第75-77页
        4.3.2 阴离子框架的特征,与染料离子的交换第77-79页
        4.3.3 Dye@ZJU-28体系的表征第79-80页
        4.3.4 非线性光学性能第80-84页
        4.3.5 分子极性取向的解释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光敏阳离子型框架的合成及其双光子诱导的三维高分辨荧光成像第88-114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3页
        5.2.1 测试与表征第89-90页
        5.2.2 配体的合成第90-91页
        5.2.3 晶体ZJU-36的合成第91-92页
        5.2.4 荧光图形在晶体中的制作第92页
        5.2.5 用于表征的两性离子型配体溶液的配制第92-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12页
        5.3.1 两性离子型配体的合成第93-94页
        5.3.2 含配体H_4L2·OH的晶体的生长第94-95页
        5.3.3 晶体的合成及表征第95-97页
        5.3.4 两性离子型配体的固溶第97-98页
        5.3.5 晶体的发光性能第98-99页
        5.3.6 晶体的光诱导荧光变化现象第99-101页
        5.3.7 紫外光诱导单晶MOFs表面成像第101-104页
        5.3.8 双光子效应诱导的荧光成像第104-109页
        5.3.9 光化学反应机理第109-111页
        5.3.10 图案的擦除与再生第111-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14-118页
    6.1 结论第114-116页
    6.2 本工作的创新点第116页
    6.3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附录第138-145页
作者简历第145-146页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6-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变参数螺旋槽深孔麻花钻及其钻削实验研究
下一篇:大孔载体上MFI型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分离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