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基于GIS技术的长兴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问题提出背景第8-12页
        1.1.1 政策背景第8-9页
        1.1.2 现实发展需求第9-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1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第13页
        1.3.2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研究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5-21页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特征的研究第15-17页
        2.1.1 宏观角度上的研究第15-16页
        2.1.2 微观角度上的研究第16-17页
    2.2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7-20页
        2.2.1 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现状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7-18页
        2.2.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第18-20页
    2.3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第20-21页
第三章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第21-31页
    3.1 现状数据整理第22-23页
    3.2 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第23-29页
        3.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现状分析第23-26页
        3.2.2 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特征现状第26-29页
        3.2.3 农村居民点用地建筑密度第29页
    3.3 现状问题综述第29-31页
第四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分析第31-49页
    4.1 农村居民点用地影响因素初探第31-32页
    4.2 地形因素的影响第32-38页
        4.2.1 地形数据整理第32-35页
        4.2.2 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第35-38页
    4.3 区位因素的影响第38-43页
        4.3.1 区位因素整理第38-40页
        4.3.2 区位因素的影响分析第40-43页
    4.4 经济因素第43-46页
        4.4.1 经济因素整理第43-44页
        4.4.2 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第44-46页
    4.5 政策执行因素的影响第46-49页
第五章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56页
    5.1 农村居民点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第49页
    5.2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49-50页
    5.3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50-51页
    5.4 评价因子的分级量化第51-53页
        5.4.1 评价因子的适宜性分级第51-52页
        5.4.2 评价因子的量化第52-53页
    5.5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3-55页
    5.6 评价模型的确定第55-56页
第六章 基于 GIS 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实现第56-64页
    6.1 数据格式的比较第56-57页
    6.2 前处理第57-59页
    6.3 栅格计算第59-61页
    6.4 后处理第61-62页
    6.5 评价结果分析第62-6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海海浪SWAN计算模式及波浪反射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调制、滤波器件的设计及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