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论文

至善无善之辩—四句教与阳明学之再诠释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9页
    一、 问题缘起第7-14页
        (一)天泉证道第7-10页
        (二)四句教与阳明后学思想的发展第10-12页
        (三)阳明后学近禅问题第12-14页
    二、 文献综述第14-16页
        (一)王门弟子对四句教的理解第14页
        (二)当代学者对四句教的诠释第14-16页
    三、 选题之价值与意义第16-19页
        (一)价值第16-17页
        (二)意义第17-19页
第一章 四句教与阳明哲学之理论结构第19-33页
    第一节 心之本体第19-27页
        一、 本体之有第20-23页
        二、 本体之无第23-27页
    第二节 流行发用第27-33页
        一、 自性发用第27-29页
        二、 戒慎恐惧第29-33页
第二章 四句教与阳明后学之理论结构第33-51页
    第一节 四句教与心性修养的二种功夫第33-42页
        一、 四无之功夫进路第33-37页
        二、 四有之功夫进路第37-42页
    第二节 王门分流之现成派与归寂派第42-51页
        一、 现成派第42-45页
        二、 归寂派第45-51页
第三章 至善无善之辩的本质第51-62页
    第一节 儒释道三者的圆融与差异第51-56页
        一、 从本体和工夫两方面阐释儒释道圆融和“有无”合一第51-54页
        二、 儒释道三者的差别第54-56页
    第二节 理学的经典诠释与理论重构第56-62页
        一、 体用一源第56-58页
        二、 未发已发第58-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教合一”东山寺研究
下一篇:污水灌溉下土壤氮素运移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