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轮廓切分的多项式函数变点识别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16-31页 |
2.1 SPC 理论概述 | 第16-21页 |
2.1.1 系统性波动 | 第16-17页 |
2.1.2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2.2 变点检测的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2.2.1 变点识别理论简述 | 第21-22页 |
2.2.2 变点的分类及相应方法 | 第22-25页 |
2.2.3 变点研究特点与趋势 | 第25页 |
2.3 Profile 监测 | 第25-30页 |
2.3.1 T2控制图 | 第27-28页 |
2.3.2 独立成分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 第28-29页 |
2.3.3 小波分析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方法研究 | 第31-39页 |
3.1 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3.2 基于轮廓切分和 MLE 的变点识别 | 第32-38页 |
3.2.1 轮廓差异密度 PDD | 第33-34页 |
3.2.2 基于 MLE 识别局部漂移时间 | 第34-36页 |
3.2.3 分析流程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性能分析 | 第39-48页 |
4.1 评价指标 | 第39页 |
4.2 对比方法:多元 T2统计量 | 第39-40页 |
4.3 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4.4 比较与分析 | 第41-44页 |
4.5 不同比例的局部漂移 | 第44-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总结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