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通用自动测试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1.3 自动测试系统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0页 |
| 1.4 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0-12页 |
| 1.5 国内自动测试系统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2-13页 |
| 1.6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方向 | 第13-15页 |
| 1.7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 2 自动测试系统理论 | 第16-22页 |
| 2.1 第二代自动测试系统 | 第17-19页 |
| 2.2 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 | 第19-20页 |
| 2.3 与雷达维修体系对应的自动测试系统需求 | 第20-22页 |
| 2.3.1 基层级维修对应的自动测试系统 | 第21页 |
| 2.3.2 基地级维修对应的自动测试系统 | 第21-22页 |
| 3 自动测试系统组建与实现 | 第22-27页 |
| 3.1 术语和定义 | 第22页 |
| 3.2 用途和功能 | 第22-23页 |
| 3.3 特点 | 第23-24页 |
| 3.4 自动测试系统组建过程 | 第24-25页 |
| 3.5 测试系统组建要求 | 第25页 |
| 3.6 自动测试设备的系统框图 | 第25-27页 |
| 4 雷达通用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7-33页 |
| 4.1 基本组成 | 第27页 |
| 4.2 混合测试机柜 | 第27-28页 |
| 4.3 DSP测试机柜 | 第28-30页 |
| 4.4 RF/IF测试机柜 | 第30-31页 |
| 4.5 电源测试机柜 | 第31-33页 |
| 5 雷达通用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3-50页 |
| 5.1 概述 | 第33页 |
| 5.2 总体设计思想 | 第33页 |
| 5.3 软件平台语言选择 | 第33-35页 |
| 5.3.1 PAWS介绍 | 第33-34页 |
| 5.3.2 Labwindows/CVI介绍 | 第34-35页 |
| 5.4 软件通用性 | 第35-36页 |
| 5.5 测试软件层次结构 | 第36-38页 |
| 5.6 ATE测试设备软件功能 | 第38-42页 |
| 5.6.1 主测试软件功能 | 第38页 |
| 5.6.2 子测试软件功能 | 第38页 |
| 5.6.3 TPS开发软件功能 | 第38页 |
| 5.6.4 数据库管理功能 | 第38-40页 |
| 5.6.5 自检功能 | 第40-41页 |
| 5.6.6 自校功能 | 第41页 |
| 5.6.7 计量功能 | 第41-42页 |
| 5.7 测试流程 | 第42页 |
| 5.8 自测试 | 第42-43页 |
| 5.8.1 系统自测试 | 第43页 |
| 5.8.2 单台仪器自测试 | 第43页 |
| 5.9 被测试单元的故障检测 | 第43-45页 |
| 5.9.1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 | 第43-45页 |
| 5.9.2 设置检测模式 | 第45页 |
| 5.10 测试单元的故障隔离 | 第45-48页 |
| 5.10.1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46-47页 |
| 5.10.2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隔离方法 | 第47-48页 |
| 5.11 信息查询 | 第48-50页 |
| 5.11.1 模拟信号数据库 | 第48页 |
| 5.11.2 网络名 | 第48-49页 |
| 5.11.3 元件位置 | 第49-50页 |
| 6 结束语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