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食管肿瘤论文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目录第12-14页
縮略语/符号说明第14-15页
前言第15-17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5-16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6-17页
1 对象和方法第17-23页
    1.1 研究对象第17页
    1.2 研究方法第17-23页
        1.2.1 标本采集第18页
        1.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18-19页
        1.2.3 检测方法第19-22页
        1.2.4 统计分析第22-23页
2 结果第23-33页
    2.1 一般资料第23页
    2.2 观察指标变化第23-33页
        2.2.1 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水平变化第23-25页
        2.2.2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第25-26页
        2.2.3 血浆内毒素(ET)水平变化第26-28页
        2.2.4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第28-29页
        2.2.5 血浆D-乳酸(D-Lac)水平变化第29-30页
        2.2.6 血清I-FABP、血浆ET、二胺氧化酶DAO及D-Lac水平相关性分析第30-31页
        2.2.7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第31-32页
        2.2.8 SIRS评分比较第32-33页
3 讨论第33-44页
    3.1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构成及防御机制第33-35页
    3.2 手术创伤对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第35-36页
    3.3 实验室指标与临床指标检测对肠黏膜屏障的意义第36-41页
        3.3.1 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测定对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意义第36-37页
        3.3.2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测定对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意义第37-38页
        3.3.3 血浆内毒素(ET)测定对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意义第38页
        3.3.4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测定对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意义第38-39页
        3.3.5 血浆D-乳酸(D-Lac)测定对肠屏障功能影响的意义第39-40页
        3.3.6 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细菌移位、SIRS之间的关系第40-41页
    3.4 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第41-44页
4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1-52页
附录一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第52-53页
附录二 APACHEⅡ评分表第53-55页
附录三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第55-57页
综述第57-6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
下一篇:颞叶和额叶癫痫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