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量估算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3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9-11页
        1.2.1 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存在问题第11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12-13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13-19页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第13-15页
        2.1.1 研究区位置、交通第13页
        2.1.2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第13-15页
    2.2 区域地质第15-19页
        2.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第15页
        2.2.2 地层第15页
        2.2.3 构造第15-16页
        2.2.4 岩浆活动第16-17页
        2.2.5 地球物理、化学异常特征第17-19页
3. 矿区地质第19-29页
    3.1 地层第19-20页
        3.1.1 下元古界白沙河岩组第19页
        3.1.2 中元古界长城系第19页
        3.1.3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第19-20页
        3.1.4 第四系第20页
    3.2 构造第20-22页
        3.2.1 剪切带特征第20-21页
        3.2.2 断裂构造特征第21-22页
    3.3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第22-24页
        3.3.1 侵入活动及侵入岩第22-23页
        3.3.2 脉岩第23-24页
        3.3.3 火山活动及火山岩第24页
    3.4 变质作用第24-25页
        3.4.1 区域变质作用第24页
        3.4.2 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第24-25页
        3.4.3 热液蚀变作用第25页
    3.5 化探异常特征第25-29页
        3.5.1 异常特征第25-27页
        3.5.2 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27-29页
4. 矿床地质特征第29-45页
    4.1 矿体特征第29-31页
        4.1.1 IX 号含矿破碎蚀变带第29-30页
        4.1.2 XI 号含矿破碎蚀变带第30-31页
    4.2 矿石质量第31-37页
        4.2.1 矿石矿物成分第31-34页
        4.2.2 矿石的化学成分第34-35页
        4.2.3 矿石结构、构造第35-36页
        4.2.4 金的赋存状态第36-37页
    4.3 矿石类型及品位第37-39页
    4.4 矿体围岩和夹石第39-40页
    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第40-45页
        4.5.1 主要控矿因素第40-43页
        4.5.2 矿床成因类型第43页
        4.5.3 成矿远景及找矿标志第43-45页
5. 储量估算第45-80页
    5.1 勘查工作方法及工程布置第45-46页
        5.1.1 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第45页
        5.1.2 工作方法的选择第45页
        5.1.3 工程布置原则第45页
        5.1.4 工程间距的确定第45-46页
    5.2 储量估算第46-80页
        5.2.1 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第47页
        5.2.2 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第47页
        5.2.3 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第47-49页
        5.2.4 矿体圈定第49-51页
        5.2.5 储量估算及结果第51-80页
结论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图版第85-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玉树孟宗沟泥石流特征及治理研究
下一篇:林甸地震发震构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