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分析--以莱芜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19页
        1.2.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国外研究第16-17页
        1.2.2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制度国内研究第17-19页
    1.3 文章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9-21页
    1.4 文章的预期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3-24页
    2.2 合作金融理论第24-25页
    2.3 产权理论第25页
    2.4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特殊性第25-29页
        2.4.1 治理结构不同第25-26页
        2.4.2 产权制度不同第26-27页
        2.4.3 价值目标不同第27-29页
第3章 农村信用社外部治理结构分析——以莱芜地区为例第29-35页
    3.1 农村信用社外部治理结构因素分析第29-31页
        3.1.1 市场经济参与者第29页
        3.1.2 宏观调控等政策性因素第29-30页
        3.1.3 外部监管者因素分析第30-31页
    3.2 莱芜农村信用社外部治理的现状第31-34页
        3.2.1 业务发展速度加快第31-32页
        3.2.2 产品创新滞后于业务发展第32页
        3.2.3 经营机制转换较为缓慢第32-33页
        3.2.4 风险防范机制体制不健全第33页
        3.2.5 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第33-34页
    3.3 农村信用社外部治理失效原因分析第34-35页
第4章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分析——以莱芜地区为例第35-42页
    4.1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相关利益者分析第35-36页
        4.1.1 社员代表大会第35页
        4.1.2 理事会第35-36页
        4.1.3 监事会第36页
        4.1.4 经营层第36页
    4.2 莱芜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现状第36-39页
        4.2.1 法人治理架构初步形成第36-38页
        4.2.2 股权结构不断优化第38-39页
    4.3 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失效原因分析第39-42页
        4.3.1 内部人控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第39-40页
        4.3.2 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第40页
        4.3.3 经营自主权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第40-42页
第5章 国外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经验借鉴第42-48页
    5.1 美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法人治理第42页
    5.2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第42-43页
    5.3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第43-44页
    5.4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经验的启示第44-48页
        5.4.1 明晰产权关系第44-45页
        5.4.2 合作金融模式第45-46页
        5.4.3 多层组织体系第46页
        5.4.4 有效风险防护第46-47页
        5.4.5 政府合理支持第47-48页
第6章 规范莱芜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第48-52页
    6.1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48-49页
        6.1.1 优化自身股权结构第48页
        6.1.2 转换经营机制第48-49页
    6.2 建立内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第49页
    6.3 完善外部治理机制设计第49-52页
        6.3.1 完善制度环境第49-50页
        6.3.2 改变政府支持方式第50-51页
        6.3.3 加强外部监管机制建设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件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信贷精细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