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人类脑图谱的发展历程 | 第14-21页 |
1.2.1 Brodmann脑图谱 | 第14-15页 |
1.2.2 Talairach立体脑图谱和AAL模板 | 第15-17页 |
1.2.3 于利希细胞构筑脑图谱 | 第17-18页 |
1.2.4 脑网络组图谱 | 第18-21页 |
1.3 旁海马的解剖、连接与功能 | 第21-29页 |
1.3.1 旁海马解剖结构、连接与认知功能 | 第22-26页 |
1.3.2 旁海马与认知模型 | 第26-29页 |
1.3.2.1 内侧颞叶记忆系统模型 | 第26-27页 |
1.3.2.2 记忆引导行为的双皮层系统模型 | 第27-29页 |
1.4 旁海马与脑疾病 | 第29-30页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30-31页 |
1.6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于连接模式的旁海马组织脑网络图谱构建 | 第32-58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2-33页 |
2.2 实验数据和方法 | 第33-42页 |
2.2.1 实验被试 | 第33-34页 |
2.2.2 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34页 |
2.2.3 数据预处理 | 第34-35页 |
2.2.3.1 弥散张量成像和结构磁共振数据预处理 | 第34-35页 |
2.2.3.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 | 第35页 |
2.2.4 基于连接模式分割旁海马 | 第35-39页 |
2.2.4.1 基于结构连接模式分区框架 | 第35-36页 |
2.2.4.2 定义旁海马区 | 第36-37页 |
2.2.4.3 纤维跟踪和构建相似性矩阵 | 第37-38页 |
2.2.4.4 聚类 | 第38页 |
2.2.4.5 确定分区数目和构建概率图谱 | 第38-39页 |
2.2.4.6 重复性验证 | 第39页 |
2.2.5 计算旁海马各亚区连接模式 | 第39-42页 |
2.2.5.1 旁海马各亚区种子点定义 | 第39页 |
2.2.5.2 旁海马各亚区结构连接模式计算 | 第39-40页 |
2.2.5.3 旁海马各亚区功能连接模式计算 | 第40-42页 |
2.2.5.4 旁海马各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验证 | 第42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42-54页 |
2.3.1 旁海马分区结果 | 第42-46页 |
2.3.2 旁海马各亚区结构连接模式 | 第46-50页 |
2.3.3 旁海马各亚区功能连接模式 | 第50-53页 |
2.3.3.1 旁海马各亚区全脑功能连接模式 | 第50-51页 |
2.3.3.2 旁海马各亚区间功能连接差异模式 | 第51页 |
2.3.3.3 旁海马各亚区在内侧颞叶系统内的功能连接模式 | 第51-52页 |
2.3.3.4 旁海马亚区功能连接模式小结 | 第52-53页 |
2.3.4 旁海马各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模式验证结果 | 第53-54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54-57页 |
2.4.1 旁海马各亚区解剖与连接 | 第54-55页 |
2.4.2 旁海马内存在过渡区整合前颞叶-后内侧系统 | 第55-57页 |
2.4.3 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5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基于旁海马脑网络图谱的AD患者脑网络表征 | 第58-76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8-62页 |
3.1.1 阿尔兹海默症与轻度认知障碍 | 第58-59页 |
3.1.2 阿尔兹海默症与结构MRI | 第59-60页 |
3.1.3 阿尔兹海默症与功能MRI | 第60-62页 |
3.2 实验数据和方法 | 第62-66页 |
3.2.1 实验数据 | 第62-64页 |
3.2.2 数据采集以及预处理 | 第64页 |
3.2.3 旁海马各亚区在AD/MCI数据中VBM分析 | 第64-65页 |
3.2.4 旁海马各亚区在AD/MCI数据中功能连接分析 | 第65-66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66-71页 |
3.3.1 VBM分析结果 | 第66-68页 |
3.3.2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 第68-71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71-75页 |
3.4.1 VBM结果讨论 | 第72-73页 |
3.4.2 功能连接结果讨论 | 第73-74页 |
3.4.3 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74-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基于旁海马脑网络图谱的AOPE基因脑网络表征 | 第76-8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76-77页 |
4.2 实验数据和方法 | 第77-78页 |
4.2.1 实验被试 | 第77页 |
4.2.2 数据采集 | 第77-78页 |
4.2.2.1 基因数据采集 | 第77-78页 |
4.2.2.2 磁共振数据采集 | 第78页 |
4.2.3 数据预处理 | 第78页 |
4.2.4 功能连接分析 | 第78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78-80页 |
4.3.1 人口学和遗传学信息 | 第78-79页 |
4.3.2 旁海马各亚区分别在两组基因数据之间的功能连接差异 | 第79-80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80-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