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1.1 羊奶脂肪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 | 第16-17页 |
1.2 乳腺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2.1 乳腺细胞外源脂肪酸的摄取 | 第17-19页 |
1.2.2 细胞内脂肪酸的合成 | 第19页 |
1.2.3 甘油三酯的合成与脂滴的形成和分泌 | 第19-21页 |
1.3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与乳脂代谢 | 第21-22页 |
1.3.1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的结构与组织表达 | 第21-22页 |
1.3.2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在反刍动物乳腺中的功能 | 第22页 |
1.4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 第22-28页 |
1.4.1 脂肪酸代谢相关重要调控因子 | 第23-25页 |
1.4.2 营养水平调控 | 第25-27页 |
1.4.3 激素水平调控 | 第27-28页 |
1.5 转录调控研究的常用方法及技术介绍 | 第28-30页 |
1.5.1 启动子的克隆 | 第28页 |
1.5.2 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 | 第28-29页 |
1.5.3 启动子分析方法 | 第29页 |
1.5.4 过表达或干扰反式作用因子 | 第29-30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奶山羊SCD1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 第31-4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2.1.1 试验动物 | 第31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3 试验设备 | 第32页 |
2.1.4 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2.1.5 过表达腺病毒的包装、扩繁与滴度测定 | 第33页 |
2.1.6 细胞的培养与处理 | 第33-34页 |
2.1.7 总RNA的提取与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第34页 |
2.1.8 siRNA设计合成及转染 | 第34页 |
2.1.9 甘油三酯含量检测 | 第34-35页 |
2.1.10 Western blot试验 | 第35页 |
2.1.11 脂肪酸的提取与检测 | 第35页 |
2.1.12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2.2 结果 | 第36-43页 |
2.2.1 SCD1基因不同泌乳期的表达分析 | 第36页 |
2.2.2 pAd-SCD1腺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2.2.3 Ad-SCD1重组腺病毒的包装与扩增 | 第37-38页 |
2.2.4 SCD1基因过表达效率的检测 | 第38-39页 |
2.2.5 SCD1基因过表达对乳腺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39-40页 |
2.2.6 SC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2.2.7 SCD1基因干扰效率的检测 | 第41-42页 |
2.2.8 干扰SCD1基因对乳腺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9 SCD1基因干扰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43页 |
2.3 讨论 | 第43-45页 |
2.3.1 SCD1对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 第44页 |
2.3.2 SCD1对甘油三酯水解及脂肪酸转运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奶山羊SCD1启动子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3.1.1 材料 | 第46页 |
3.1.2 试验设备 | 第46页 |
3.1.3 SCD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 第46-47页 |
3.1.4 SCD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页 |
3.1.5 SCD1基因启动子缺失片段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47-48页 |
3.1.6 瞬时转染 | 第48页 |
3.1.7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第48-49页 |
3.1.8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3.2 结果 | 第49-52页 |
3.2.1 山羊SCD1启动子的克隆 | 第49-50页 |
3.2.2 山羊SCD1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页 |
3.2.3 SCD1启动子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50-51页 |
3.2.4 SCD1启动子缺失片段活性检测 | 第51-52页 |
3.3 讨论 | 第52-54页 |
3.3.1 SCD1启动子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2-53页 |
3.3.2 SCD1启动子活性中心分析 | 第53页 |
3.3.3 SCD1启动子上的重要顺式作用元件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SREBP1直接调控山羊SCD1基因转录活性研究 | 第55-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4.1.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55页 |
4.1.2 SCD1启动子元件定点突变 | 第55-56页 |
4.1.3 SCD1启动子定点缺失突变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 第56-57页 |
4.1.4 总RNA的提取与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第57页 |
4.1.5 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 | 第57页 |
4.1.6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第57页 |
4.1.7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4.2 结果 | 第57-61页 |
4.2.1 突变体对SC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2 过表达SREBP1对SCD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3 干扰SREBP1对SCD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4 过表达SREBP1对SCD1启动子不同片段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5 SRE和NF-Y元件在SREBP1诱导的SCD1转录激活中的作用 | 第61页 |
4.3 讨论 | 第61-63页 |
4.3.1 SREBP1在乳脂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61-62页 |
4.3.2 SCD1启动子上的SRE和NF-Y元件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LXRα 调控山羊SCD1基因转录活性的间接作用机制研究 | 第64-7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5.1.1 试验及仪器设备 | 第64页 |
5.1.2 SCD1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 第64-65页 |
5.1.3 SCD1启动子元件定点突变 | 第65页 |
5.1.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65页 |
5.1.5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65-66页 |
5.1.6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66页 |
5.1.7 总RNA提取及RT-qPCR | 第66页 |
5.1.8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5.2.1 LXRα 激动剂T0901317增强山羊SCD1基因的表达 | 第66-67页 |
5.2.2 干扰LXRα 不影响SCD1基因的表达 | 第67-68页 |
5.2.3 过表达LXRα 对SC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4 SCD1启动子序列LXR应答元件的预测 | 第69-70页 |
5.2.5 LXRα 通过SREBP1调控SCD1启动子活性 | 第70-72页 |
5.3 讨论 | 第72-74页 |
5.3.1 T0901317在诱导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的作用 | 第72-73页 |
5.3.2 SREBP1在T0901317诱导的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中的作用 | 第73页 |
5.3.3 LXR在SCD1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5.4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亚油酸对SCD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研究 | 第75-8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6.1.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75页 |
6.1.2 生物信息学比对SCD1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75页 |
6.1.3 SCD1启动子元件定点突变及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75-76页 |
6.1.4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76页 |
6.1.5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76页 |
6.1.6 总RNA提取及RT-qPCR | 第76页 |
6.1.7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2页 |
6.2.1 亚油酸抑制山羊SCD1基因的转录水平 | 第76-77页 |
6.2.2 SCD1启动子序列PUFA应答元件的预测及分析 | 第77-79页 |
6.2.3 突变PUFA元件对SC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6.2.4 T0901317对亚油酸抑制SCD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80-82页 |
6.3 讨论 | 第82-83页 |
6.3.1 不饱和脂肪酸对SCD1基因mRNA水平及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82页 |
6.3.2 PUFA-RR在SCD1启动子应答亚油酸处理中的作用 | 第82-83页 |
6.3.3 T0901317在PUFA抑制SCD1基因转录活性中的作用 | 第83页 |
6.4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PPARG调控山羊SCD1基因的转录活性研究 | 第84-92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6页 |
7.1.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84页 |
7.1.2 生物信息学比对SCD1启动子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84-85页 |
7.1.3 PPRE元件定点突变 | 第85页 |
7.1.4 定点突变及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85页 |
7.1.5 细胞培养及处理 | 第85页 |
7.1.6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85页 |
7.1.7 总RNA提取及RT-qPCR | 第85-86页 |
7.1.8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7.2.1 PPARG1增强山羊SCD1基因的表达 | 第86-87页 |
7.2.2 过表达PPARG1激活山羊SCD1基因的转录活性 | 第87页 |
7.2.3 SCD1启动子序列PPRE元件的预测及分析 | 第87-89页 |
7.2.4 PPRE元件在SCD1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 第89页 |
7.3 讨论 | 第89-90页 |
7.3.1 PPARG与脂肪酸代谢 | 第89-90页 |
7.3.2 PPARG与脂肪酸去饱和化 | 第90页 |
7.3.3 PPARG参与调控SCD1基因转录活性 | 第9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创新点 | 第93-94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1页 |
附录 | 第111-114页 |
附录1 荧光定量引物序列 | 第111-112页 |
附录2 SCD1、SREBP1、LXRα 和Scramble的siRNA序列 | 第112-113页 |
附录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图谱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介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