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1.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1.2.1 基于S-N曲线的疲劳寿命设计 | 第16-17页 |
1.2.2 基于断裂力学的损伤容限设计 | 第17-19页 |
1.3 当前仍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及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Schwartz-Neuman交替法的表面裂纹数值分析 | 第21-36页 |
2.1 前言 | 第21-22页 |
2.2 Schwartz-Neuman交替法简介 | 第22-27页 |
2.3 Schwartz-Neuman交替法精度和效率的验证 | 第27-29页 |
2.3.1 环形表面裂纹 | 第27-28页 |
2.3.2 半椭圆形表面裂纹 | 第28-29页 |
2.4 反应堆压力容器表面角裂纹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29-35页 |
2.4.1 整体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 第29-30页 |
2.4.2 局部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 第30-31页 |
2.4.3 裂纹的边界元模型 | 第31-33页 |
2.4.4 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第33-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肋-面板焊缝裂纹断裂力学分析 | 第36-51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整体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 第36-39页 |
3.2.2 肋-面板焊缝局部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 | 第39-40页 |
3.3 肋-面板焊缝裂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求解 | 第40-50页 |
3.3.1 二维有限元方法计算肋-面板简化模型应力强度因子 | 第40-41页 |
3.3.2 常规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肋-面板简化模型应力强度因子 | 第41-46页 |
3.3.3 Schwartz-Neuman交替法计算肋-面板简化模型应力强度因子 | 第46-47页 |
3.3.4 不同应力强度因子求解方法对比 | 第47-48页 |
3.3.5 Schwartz-Neuman交替法计算肋-面板细节模型应力强度因子 | 第48-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拉压循环荷载中压应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分析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包含最大压应力影响的裂纹扩展公式简介 | 第52页 |
4.3 二维模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裂尖应力分析 | 第52-57页 |
4.4 二维模型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裂尖塑性区分析 | 第57-62页 |
4.4.1 拉力荷载作用下裂尖塑性区 | 第57-60页 |
4.4.2 压力荷载作用下裂尖塑性区 | 第60-62页 |
4.5 肋-面板焊缝表面裂纹扩展速率求解 | 第62-64页 |
4.6 肋-面板焊缝结构寿命预测 | 第64页 |
4.7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目前工作总结 | 第66-67页 |
5.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