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储层成岩相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项目来源、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题目来源 | 第8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致密油储层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成岩相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测井识别成岩相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2 关键技术 | 第15页 |
1.5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5-17页 |
1.6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8-23页 |
2.1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9-20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20-22页 |
2.3.1 层序地层特征 | 第20页 |
2.3.2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0-22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22-23页 |
第3章 成岩相研究内容及其地质分类 | 第23-35页 |
3.1 储层成岩作用强度、类型及成岩矿物组合特征 | 第24-28页 |
3.1.1 压实作用 | 第24-25页 |
3.1.2 胶结作用 | 第25-27页 |
3.1.3 溶蚀作用 | 第27页 |
3.1.4 破裂作用 | 第27-28页 |
3.2 储层成岩演化序列特征 | 第28-30页 |
3.3 储层成岩相划分 | 第30-35页 |
3.3.1 不稳定组分溶蚀相 | 第30-31页 |
3.3.2 粘土矿物充填相 | 第31-32页 |
3.3.3 碳酸盐胶结相 | 第32页 |
3.3.4 压实致密相 | 第32-35页 |
第4章 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 | 第35-42页 |
4.1 不同测井方法识别成岩相的原理 | 第35页 |
4.2 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 第35-42页 |
4.2.1 不稳定组分溶蚀相 | 第36页 |
4.2.2 粘土矿物充填相 | 第36页 |
4.2.3 碳酸盐胶结相 | 第36-38页 |
4.2.4 压实致密相 | 第38页 |
4.2.5 不同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第5章 储层成岩相定量表征 | 第42-45页 |
5.1 测井交会图定量识别方法及程序 | 第42页 |
5.2 单井成岩相定量划分应用效果分析 | 第42-45页 |
第6章 成岩相对储层物性及产能的控制 | 第45-48页 |
6.1 成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 第45-46页 |
6.2 成岩相对储层产能的控制 | 第46-48页 |
第7章 基于成岩相的优质储层预测 | 第48-52页 |
7.1 单井成岩相储层分布规律 | 第48页 |
7.2 成岩相横向剖面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7.3 成岩相平面分布规律 | 第50-52页 |
第8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A 成岩相定量划分程序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