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信号论文--道岔与信号遥控、遥信(调度集中)论文--计算机辅助调度集中、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论文

高铁调度指挥系统安全性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6页
2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及安全评价基础理论第16-28页
    2.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需求分析第16-17页
    2.2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特点分析第17-18页
    2.3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结构划分第18-21页
        2.3.1 运输计划子系统第18-19页
        2.3.2 列车运行调度子系统第19页
        2.3.3 动车底调度子系统第19页
        2.3.4 旅客服务子系统第19-20页
        2.3.5 电力调度子系统第20页
        2.3.6 综合维护及救援子系统第20页
        2.3.7 安全监控子系统第20-21页
        2.3.8 培训子系统第21页
    2.4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模式分析第21-24页
        2.4.1 全路集中模式第21-22页
        2.4.2 区域集中二级模式第22-23页
        2.4.3 干线二级模式第23-24页
    2.5 安全评价第24-27页
        2.5.1 安全评价的程序第24-25页
        2.5.2 安全评价的方法第25-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管理疏忽与危险树(MORT)适应性分析第28-35页
    3.1 MORT理论概述第28-30页
    3.2 MORT应用于调度指挥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第30-32页
        3.2.1 MORT的应用领域第31页
        3.2.2 MORT法与其他安全分析方法的比较第31页
        3.2.3 MORT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适用性第31-32页
    3.3 权重的确定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MORT评价系统第35-44页
    4.1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第35-38页
        4.1.1 人员因素第35-36页
        4.1.2 设备因素第36页
        4.1.3 环境因素第36-37页
        4.1.4 决策管理因素第37-38页
    4.2 评价结构第38-39页
        4.2.1 评价构成要素第38-39页
        4.2.2 评估的基本模块第39页
    4.3 调度安全评价模型建立第39-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实施第44-54页
    5.1 调度指挥系统安全评价目标第44页
    5.2 调度系统安全管理评价第44-52页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4-49页
        5.2.2 人-机-环境-管理各因素评价第49-52页
    5.3 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管理建议第52-53页
        5.3.1 提高人员素质水平第53页
        5.3.2 加强调度设备性能第53页
        5.3.3 加强安全管理水平第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牵引电网功率调节器信号检测与输出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管理及日常维护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