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再利用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 源库关系评价指标研究第10-12页
    2 源库关系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第12-13页
    3 源库关系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第13-15页
        3.1 稻米品质指标及其形成机制第13-14页
        3.2 源库关系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第14-15页
    4 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再利用第15-16页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18页
    参考文献第18-24页
第二章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灌浆结实及碳水化合物积运的影响第24-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9页
        1.1 试验材料第25页
        1.2 试验概况第25-26页
        1.3 试验设计第26-27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7-29页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7页
        2.1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第29-30页
        2.2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花后叶面积衰亡的影响第30-31页
        2.3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籽粒灌浆的影响第31-32页
        2.4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营养器官干物质和NSC转运的影响第32-33页
        2.5 产量性状和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转运与粒叶比的关系第33-37页
    3 讨论与结论第37-40页
        3.1 水稻群体源库关系的衡量指标第37-38页
        3.2 水稻产量形成与粒叶比的关系第38页
        3.3 水稻花后碳水化合物转运与粒叶比的关系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第三章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第44-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1.1 试验材料第45页
        1.2 试验概况第45页
        1.3 试验设计第45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45-46页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5页
        2.1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稻米碾磨加工品质的影响第46-47页
        2.2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第47-48页
        2.3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第48-50页
        2.4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第50-52页
        2.5 稻米品质主要指标与粒叶比的关系第52-55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四章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氮磷钾转运再利用的影响第60-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页
        1.1 试验材料第61页
        1.2 试验概况第61页
        1.3 试验设计第61页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61页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70页
        2.1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花后氮磷钾积累的影响第61-62页
        2.2 人为改变粒叶比对粳稻营养器官氮磷钾转运再利用的影响第62-67页
        2.3 粳稻营养器官氮磷钾转运率与粒叶比的关系第67-69页
        2.4 营养器官氮磷钾转运与碳水化合物转运的相关性第69-70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74-80页
    1 讨论第74-76页
        1.1 粒叶比不同对粳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再利用的影响第74-75页
        1.2 水稻产量品质形成和养分转运与粒叶比的关系第75-76页
    2 主要结论第76-77页
    3 创新点第77页
    4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纤维发育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时间及其生理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植株氮流的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模型的改进研究